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大理五華樓在古時是官方聚會宴請貴賓的地方,高達五層,可容萬人站立。但在歷史上五華樓幾次焚燬又幾次重建,走過千年滄桑。現代的五華樓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層建築,下面的一層為臺座,上面的三層為樓。五華樓是大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1998年重建的五華樓

南詔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公元737年南詔王皮羅閣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幾經戰爭兼併,統一了六詔,建立起中國西南民族史上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南詔國曆時253年,與唐代相紿終。

南詔國最先定都太和城,公元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羊苴咩城的整個佈局井然有序、莊重威嚴,很有王權的氣概。其內部結構分五大部分,即宮、廷,高級官僚住宅區、南北通衢和客館,南詔王豐佑在位時修建起五華樓,成為羊苴咩城的第六部分 。

豐佑為南詔國第十代君主。在位期間,南詔國強盛一時,還屢次派兵侵入唐朝領土,有一次竟遠征並攻下四川成都。

豐佑統治南詔時期,崇佛之風特別興盛,佛寺遍佈雲南境內,有小寺三幹,大寺八百,著名的崇聖寺三塔、石寶山石窟等,都與豐佑有著密切關係。

唐大中十年,即公元856年,南詔王豐佑在羊苴咩城內修建了一座宏偉的五華樓。周長2.5公里,高30多米,可以居住一萬多人,下面還可以豎起五丈高的旗杆。

羊苴咩城作為南詔國中晚期的都城達123年之後,以後鄭氏的“太長和國”,趙氏的“大天興國”,楊氏的“大義寧國”以及段氏的“大理國”,都以羊苴咩城為國都。五華樓作為國賓館的歷史也達數百年之久。每年三月十六,南詔時期的南詔王以及後來大理國的大理王都會在五華樓會見西南夷各個小國君長,和其他一些重要賓客,賜以酒席佳餚,奏以南詔、大理時期的音樂。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忽必烈重修五華樓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領十萬大軍,分兵三路進攻大理國。忽必烈親率中路軍,於十月過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達今天的雲南麗江,既歷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採納姚樞等人的建議,改變了過去蒙古軍的屠城惡習,下了止殺之令,並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勸降。

大理相國高太祥主張堅決抵抗,殺了使者。忽必烈於12月進軍龍首關,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興智、高太祥背城出戰,慘遭大敗。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殺,段興智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虜,大理國滅亡。

元世祖忽必烈攻下羊苴咩城後,把大軍駐紮在五華樓。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忽必烈賜重金重修五華樓。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大理-歷經1200年的五華樓

從南詔到元朝滅亡,大理髮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發火災,五華樓三次被火燒燬,又三次得到重建,由於蒼山巨大的樹木已越來越難以找到,五華樓也越建越小,在新建或重建五華樓工程中,劍川木雕是必不可少的。劍川素有白族木雕之鄉美稱,木雕藝術蜚聲海內外,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唐代,劍川白族木匠就承擔了五華樓木雕構件的製作。

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又被燒燬,明洪武年間,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時,將城中的鐘鼓樓改稱五華樓,但其規模格局已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

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資重修五華樓,文化大革命時期,五華樓被拆除,裡面發現七十多塊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撥款重建五華樓。

今天的五華樓一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書畫市場,經營品種包括書法,國畫類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等,還有皮畫、油畫等交易十分活躍,五華樓散發出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