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為什麼牛市賺不到頭,熊市卻一虧到底?心理學這樣解釋

投資理財:為什麼牛市賺不到頭,熊市卻一虧到底?心理學這樣解釋

最近,有網友向提問,他作為10多年老股民了,為什麼在投資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時,總是賺少賠多?專家指出,很多投資者,雖然投資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沒有系統的學習投資知識,對風險的把控不到位,也沒有一套系統的投資理論,總是愛追漲殺跌,才導致賺少賠多。

投資理財:為什麼牛市賺不到頭,熊市卻一虧到底?心理學這樣解釋

而蘇生卻認為:主要原因是心理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在盈利的時候,人們會厭惡風險,不願意冒險,更多選擇“落袋為安”的策略。但是支虧損的時候,人們卻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總是想要博一博,於是一直在等待。

我們投資基金為什麼總是賺少賠多?

很多投資者朋友,在市場下跌時,進入熊市,虧了錢,但是捨不得及時止損,虧損的資產一直就伴隨著漫漫的熊市。直到有一天,市場從底部回調,到了回本的那一天,趕緊賣出,但之後,證券的價格卻一飛沖天,又追悔莫及。

下面我們用一個選擇題來解釋我們在投資過程是如何被心理影的。我們來做兩道選擇題:我們在下面A、B、C、D四個選項中,先從AB中選擇一個選項,然後再從CD中選擇一個選項。

  • A、你有50%的機會得到2000元,50%的機會不得錢;
  • B、你有100%的機會得到1000元。

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請記住你的答案。

  • C、你有50%的機會損失2000元,50%的機會不損失;
  • D、你100%的損失1000元。

你會選擇不確定性的C,還是選擇確定性損失的D?

從測試結果來看,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是選擇了B(100%得到1000元),而在C、D中選擇了C(50%的機會損失2000元,50%的機會不損失)

投資理財:為什麼牛市賺不到頭,熊市卻一虧到底?心理學這樣解釋

我們又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面對盈利時,我們會更加喜歡確定性的東西,不喜歡冒險。但在面對虧損的時候 ,卻沒有選擇確定性的損失,而是選擇卻冒險。

在牛市、熊市時期我們的行為決策不同,就會導致在牛市時候,盈利為確定性的東西,選擇落袋為安,卻賺不到什麼錢。熊市的時候 ,又老想著去翻本,不願意選擇確定性的虧損,不割肉及時止損,最後賠上一筆。

投資理財:為什麼牛市賺不到頭,熊市卻一虧到底?心理學這樣解釋

這種心理,我們該如何應對?

想要克服這些心理影響,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在盈利和虧損上,而是要克服參考點的影響。總是看盈利和損失,這叫“往回看”,投資時總是在與過去作比較。

而正確的投資姿勢應該是“向前看”,看未來,根據預期做決策。預期上漲,則買入或掃持有,預期將下跌,則應及時止損。

歡迎關注長期研究價值投資理論的蘇生探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