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的名字又叫金針菜,它還有很多優美的名字如萱草、忘憂草等。黃花菜在維基百科中屬於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黃花菜的花蕾可供食用且兼具美白效果,它的嫩葉也可作為蔬菜,實在是全身都是寶。黃花菜的根為多年生宿根,根系叢生,相當發達,根群大致分佈在20~50釐米土層中,深的可達130釐米。根從短縮根狀莖節處長出,分為肉質根和纖細根兩種。其中肉質根又可分為長條狀和塊條狀兩種,長條肉質根數量分佈廣,是組成根的主體,它既是同化物質的貯藏器官,又是養分和水分的輸導組織。
塊狀肉質根又叫做紡錘根,短而肥大,像一顆顆小山藥。塊狀肉質根一般不生纖細根,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貯藏養分,如果紡錘根多,就象徵著植株衰老,生命力走向衰竭,不利於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而纖細根是從肉質根先端長出來的側根,分權多而且細長,一般存活週期為兩到三年。當肉質根被切斷後,在它的切口上方就會長出纖細根,能顯著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延長黃花菜的壽命,增強它的生命力。初生的肉質根的顏色是白色,當秋季來臨,他就會變成黃褐色,當秋苗的生長的生長過程中,肉質根就會產生大量的纖細根。
黃花菜的莖為短縮的根狀莖,外皮是黑褐色的,裡面包含的肉是白色的,它每年形成一節短縮莖,短縮莖莖兩端略細,中間稍凸,肉質根著生在上面,隨著短縮莖的每年不斷向上發展,新的肉質根也隨著不斷上移,栽培上需要跟隨進度培土。短縮莖分櫱性強,它的上面生長著葉叢,葉鞘抱合成成扁闊狀假莖。葉叢生排列在兩側,每株大概有葉子15~20片左右,葉基部互相緊密的抱合在一起,黃花菜的葉字大都呈帶形或劍形的形狀,顏色一般為綠色或淡綠色。黃花菜的葉的長短依品種而異,沒有定型。黃花菜的花薹每年5~6月份從葉叢中抽發出來,每株抽發一薹,然後它的頂端會分生出4~8個花枝,同時生長花蕾。
然後黃花菜的花蕾一般情況下呈現黃色,少數情況下是褐黃色的,花蕾的尖端嘴部有淡黃、褐、紫等各種顏色,其中紫褐色的花蕾加工後會顯現為黑色,美觀性變差,商品性顯著下降。黃花菜開花後只有少數能結果,自花開至種子成熟需要40~60天。蒴果三稜形或倒卵形,成熟後呈暗褐色,從頂端裂開散出種子。每顆果子有種子10粒左右,表皮比較堅硬,對水吸收能力比較弱,成熟種子具有發芽率,可作繁殖用,千粒重22克左右。
黃花菜的上部不耐寒,遇霜就會枯死,地下部短縮莖和根系能耐-10℃左右的低溫。葉叢生長合適的溫度為15~20℃。結蕾開花時候合適的溫度為20~25℃。黃花菜對光照強度的適應性很廣,既可以在桑園,果園裡種植又可以在溝邊種植。如果是在陽光相對充足的地方,植株生長會更加旺盛。如果花蕾開放期間陽光充足,花蕾就會變多而且肥大,如果遇上長期陰雨天,陽光不足,花蕾就容易脫落,如果遇到暴風雨花蕾會落得更多。在開花期間如果遭遇乾旱,會使花蕾發育不正常而落蕾,採收期短,產量低。
黃花菜適應性強,種植要求不高,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山地、坡地,平原都可以種植。甚至酸性紅壤土或微鹼性黏土也能種植它,但種植土壤還是以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較多的比較好。還有土壤pH值以6.5~7.5為宜。黃花菜的生長期週期很長,生長量大,需要的肥料很多,需要氮磷鉀肥的配合。氮肥如果充足的話,植株就會生長健壯,葉面積大,產量高,質量會變好;但如果氮肥釋放過多,苗葉就會快速生長,由於它生長過快會組織疏鬆,花芽分化就會延遲,很容易受到災病蟲害的侵擾。
如果磷肥足黃花菜的根系會變得比較發達,分櫱多,有利於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並促進花蕾的綻放,同時還會提高抗旱、抗寒和抗病的能力,黃花菜的產量和品質會相應提高。鉀肥足的話,植株組織會變得堅韌,茁壯生長,抗性也會相應增強,抽出的花蕾會變得肥大,延長黃花菜的採收期。
黃花菜一般採用分株繁殖的方式,在晚秋和“驚蟄”前均可以分植。在種植黃花菜的諸多地方中以陝西大荔縣最為出名。陝西大荔縣黃花菜栽培的一項主要措施叫做墊沙。因為黃花菜的根莖每年都向地表生長,新根會在老根上生根發芽,所以一般菜農都叫它“翻根菜”。因此,在每年給黃花菜施過底肥後再墊一次沙,有利於根系發育。當春季返青後,立即追施提苗肥,當黃花菜進入抽薹期,追施第二次速效肥,讓它抽薹粗壯,多分支,早現蕾。採收盛期,追加第三次肥。春季返青後澆返青水,開始採收時澆一透水,進入盛採期水分不能缺,要經常保持地面溼潤。此時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會引起花蕾短瘦,落蕾率增高。
因此,在盛採期應該每隔7天澆水。冬季經霜凍後,葉片凋萎,就可以把它的葉子割掉,清除出田地。黃花菜栽後一兩年,分櫱少,株間大,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可以在其行間間作豆類、茄子、辣椒、小蔥等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