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近日,復旦大學教授侯楊方在其社交賬號上發了一條消息: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大陸面試,1980~2020,一個歷史週期。40年對於歷史來說彈指一瞬間,對於具體個人來說,就是一生。”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疫情衝擊全球,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鉅變,中美關係日益複雜。這種背景下,美國著名大學向中國留學生關閉大門的消息,尤其引人關注。這幾天,網絡上相關討論很熱烈。

事實上,楊教授所說的“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大陸生面試”,並非最近發生的事,去年的這個時候,網絡上已有相關消息流出。

2019年5月12日,麻省理工學院公佈了一份全球新生錄取榜單,707人中,竟然沒有一個是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生。

無獨有偶,2019年12月,斯坦福大學公佈了全球50個面試地區名單, 港臺都名列其中,卻唯獨沒有中國大陸 (校友面試是美國知名大學主要的錄取方式)。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上述兩個現象絕非偶然。

眾所周知,2019年,中美多次發生貿易摩擦。特朗普上臺以後,推行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逆全球化潮流而行,悍然向全世界發動貿易大戰。中國是美國主要的貿易逆差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強國,自然成了美國首要的打擊對象。

除了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全面施壓,中美教育交流也受到很大影響。

先是誣衊我國的孔子學院懷有其他目的,誣陷中國留學生在美開展“非傳統間諜活動”。後又在留學生交流方面,對中國部分專業赴美留學實施簽證限制。另外,還取消了一批中方學者的赴美十年簽證。

如是種種,無論美方尋找什麼冠冕堂皇的藉口,動機都昭然若揭——擔心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動搖。

特別在現階段,美國疫情已呈失控態勢,經濟受到重創,百業凋零。相比之下,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業正有序復工復產。此消彼長,中美力量對比會不會出現新局面?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美國朝野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能取得今天的卓越成就,是因為一直在“竊取”他們的高科技成果,而公派留學就是手段之一。

美方這種想法是極其狹隘的。國與國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是合作共贏。蘋果與蘋果交換,還是兩個蘋果。知識與知識交換,大家都有了兩份知識。如此簡單的道理,美國人難道不明白?說到底,是美國人已經失掉自信力了。

激勵海外企業搬遷回國、推卸國際社會責任、打貿易戰,包括部分著名高校向中國學生關閉大門,等等。美國這一系列操作,正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實施的結果。可以預見,還有很多美國的高校,會緊跟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步伐,將中國留學生拒之門外。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事實上,對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第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美留學生達36.3萬人,給美國帶來了139億美元收入。如果美國拒絕接受中國留學生,我們就可以省下來這筆鉅額的外匯。

第二,我國在美留學生中,真正的高端人才,畢業後很少回國。有人戲稱,我們的清華北大,成了美國著名大學的預科。關閉留學之門,可以減少高端人才流失。

第三,每年數十萬赴美留學生,在美國生活,接受美國的學校教育。幾年之後,他們中間有些人,變得與祖國離心離德。我們花錢費米,卻培養了親美勢力。如果美國大學向中國留學生關門,這種隱憂將不復存在。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對中國留學生關門,美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第四,美國的大學對我們實行科技封鎖,正好倒逼國內大學改革。楊振寧教授曾說,中國的基礎教育並不比美國差,我們落後的是大學教育。

美國的大學是寬進嚴出,我們正好相反,是嚴進寬出。很多優秀的學生進入心儀的大學後,彷彿到達了目的地,卸下了重擔。而美國的學生,進入大學,才是奮鬥的開始。

逆境可以催人奮進。沒有帝國主義的威脅,我們可能造不出原子彈;不是美國人炸我們的駐外使館,強軍夢可能需要更久才能實現;美國不封鎖華為中興等,國內的科技企業就沒有動力搞自主研發……

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有制度優勢。辦出幾所世界頂尖的大學,只要認真去做,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死了張屠戶,咱也不吃帶毛豬。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