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別人說“不”有障礙,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原創文字,拒絕被複制和粘貼)

01

求助信息如下:

1、朋友讓我把車借給他用兩天,怎麼辦,萬一他路上出了什麼狀況,我是車主,我有責任呢,可他又知道這幾天我計劃在家宅著......

2、同事讓我替她加個班,可我已經安排了別的事,不想幫這個忙,怎麼辦?

3、親戚要來我家小住,我家空間不夠,覺得被打擾了,不想接待,怎麼辦?

向別人說“不”有障礙,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想拒絕,但內心卻滾過一段長長的劇情:

a、萬一拒絕了,以後沒得朋友做怎麼辦呢,那天某某還說要請我吃個大餐的,會不會這次我不幫這個忙,他就改變之前的計劃了?

b、萬一以後,我想請對方幫我的忙,怎麼辦,他會不會記恨這件事,我本來還想找他借點錢來著......

c、過幾天照面了會不會很尷尬,她會不會在別的朋友那邊說我的不好,以後還怎麼混,未來會不會一片黑暗......

d、以後還想和親戚走動的,他們那邊的風景很好,我還想著帶孩子去玩玩,如果拒絕了,以後也不好提要求了啊,或者,即使我們依舊可以去,但他們會不會說我很小器,也會給我們臉色看吧。

02

如果你想象力足夠豐富,你還能編出更長更離奇的劇情,為自己有當編劇的潛質,小小地歡呼雀躍一下唄。

所有尚未發生的事,都不是事實。那些讓我們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編排出來的。

退一百步,如果真的拒絕了,會發生什麼?

在你的經歷中,有沒有被人拒絕過?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被拒後,你是怎樣看待對方的?

向別人說“不”有障礙,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所有我們說不出的那個“不”字背後,是在擔心未來自己的那部分利益會受損或失去。如果,你並不害怕或者即使失去了也關係不大,我還依然有別的資源,或,失去了就失去了,捍衛自己的權利很重要,我願意為此承擔結果。

那你的心情會發生什麼變化?

你還會擔心麼?

無欲則剛,用在這,比較合適。

你要知道,當你失去對方時,對方同時也失去了你。

對方是有價值的,你,也同樣是有價值的。

而你此時,可能只看到了對方的價值,而忽略了自己的價值。

你還會擔心麼?

03

當一個人在表達拒絕時,就是在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

邊界清晰的人,是好相處的人,而非不好相處。

別人就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以及如何跟你相處是安全的,這也保護了別人。

如果邊界感不清晰的人,你反而會覺得相處有困難。

因為對方看起來很好說話,怎麼著都行,而事實上他可能已經咬牙切齒了,他內心已經翻滾出無數的被打擾、被侵犯的情緒了,終有一天會爆發。

而你看到對方爆發的樣子,卻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

因為對方並沒有“告知”你,他的邊界在哪兒。於是你一聲嘆息:早說啊!

你看看,是不是既沒有保護好自己,也沒有保護好別人?

向別人說“不”有障礙,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回到之前那幾個問題。如果你的朋友、同事、親戚,因為你的拒絕而對你有意見,其實也關係不大。

在心理學裡,有個現象叫“近因效應”。就是人很容易被最近發生的事件所影響。

如果你和他們依然還有聯繫,後面就一定會發生一些事會改變對方對你的看法。所以,不用太擔心。時間會讓別人對你瞭解更多。就是說,劇情是會出現反轉的。

04

總結:

1、無法說不,是因為自己內心深處對別人有所求,如果不想有求於對方,就不怕。

2、別人對自己而言有價值,自己對別人也同樣有價值,後者通常別忽略了。

3、拒絕,是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而非不好相處的人。

4、即使人際中有矛盾,但依然有改變和修復的可能,不用擔心。

另外,拒絕,通常會讓一個人更有價值(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何向群,心理學碩士,一個剛柔並濟的心理諮詢師。

職業信條:當你的家人需要心理幫助時,你是否願意他們找個像你這樣的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