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什么被称为九五之尊?

中国古代的皇帝,又称天子。古代人是比较封建迷信的。所以那时候是什么事都要问天的意思的,所以又出现了祭祀这种职业。

而我们平常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评价说皇帝是帝王之相,九五之尊。既然皇上都是天子了,那你知道为什么还会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吗?你知道九五之尊出自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九五之尊的出处和代表的意思。

古代帝王为什么被称为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一说主要来源于易经。相传《易经》为周文王所演,所以又称《周易》。周易第一卦为乾卦。乾象征天,代表帝王之相。

周易中每个卦象由六爻组成,阳爻称"九",阴爻称"六"。而乾卦的六爻都是阳爻,也就是都是"九"。在古代,"九"是一个一般人不可以轻易使用的数字,"九"在很大程度上象征权威,象征高高在上的皇权:天下有"九州";大禹铸造青铜器为"九鼎"等等。

古代帝王为什么被称为九五之尊?

"九五"是从《易经》卦中来的名词。《易经.乾卦.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因此以九五比喻君位。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之位往上推,达到上位时,也是面临阴长的开始。所以说上九是险位、凶位,"至高无上"反而不吉。

古代帝王为什么被称为九五之尊?

在儒家学说中,九早已超出具体数字的概念,代表至尊无上,或者最大最多之类,这个词一般人都不能用或不敢用。而五则是中间数,很多礼法、教化都用五作为统筹。所以用九五结合表示尊贵,而在古代,最尊贵的当然是皇帝,所以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九五之尊来形容。孔子也说过,九五龙在天上飞翔,利于出现大人物,说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算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故此,自称天子的帝王,自然要用《易经》中首卦里最好的爻辞,以示天子的尊贵,所以才用"九五"指帝位。

所以说,原来九五之尊是出自《易经》中的学问,以前只知道九五之尊只有皇帝可以用,现在才知道皇帝用九五之尊也是有那么多讲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