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

中國古代的皇帝,又稱天子。古代人是比較封建迷信的。所以那時候是什麼事都要問天的意思的,所以又出現了祭祀這種職業。

而我們平常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評價說皇帝是帝王之相,九五之尊。既然皇上都是天子了,那你知道為什麼還會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嗎?你知道九五之尊出自哪裡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九五之尊的出處和代表的意思。

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一說主要來源於易經。相傳《易經》為周文王所演,所以又稱《周易》。周易第一卦為乾卦。乾象徵天,代表帝王之相。

周易中每個卦象由六爻組成,陽爻稱"九",陰爻稱"六"。而乾卦的六爻都是陽爻,也就是都是"九"。在古代,"九"是一個一般人不可以輕易使用的數字,"九"在很大程度上象徵權威,象徵高高在上的皇權:天下有"九州";大禹鑄造青銅器為"九鼎"等等。

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

"九五"是從《易經》卦中來的名詞。《易經.乾卦.九五》爻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因此以九五比喻君位。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五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之位往上推,達到上位時,也是面臨陰長的開始。所以說上九是險位、兇位,"至高無上"反而不吉。

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

在儒家學說中,九早已超出具體數字的概念,代表至尊無上,或者最大最多之類,這個詞一般人都不能用或不敢用。而五則是中間數,很多禮法、教化都用五作為統籌。所以用九五結合表示尊貴,而在古代,最尊貴的當然是皇帝,所以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九五之尊來形容。孔子也說過,九五龍在天上飛翔,利於出現大人物,說的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算是對這句話的解釋。故此,自稱天子的帝王,自然要用《易經》中首卦裡最好的爻辭,以示天子的尊貴,所以才用"九五"指帝位。

所以說,原來九五之尊是出自《易經》中的學問,以前只知道九五之尊只有皇帝可以用,現在才知道皇帝用九五之尊也是有那麼多講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