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時間情緒抑鬱,是因為太閒了嗎?

wm30947889


長時間的抑鬱,說明你沒有很好的調整心態。

如果你很閒,有可能,閒就會多慮。但應該不是主因。我想,你還是心態出現問題。

一是世界觀有問題。這樣你看問題不全面,可能看到的問題,負面的多,造成思想壓抑。時間長就會抑鬱;

二是想法多,追求多,達不到,亦能造成心情不愉快;

三是對未來考慮的多,也能夠造成抑鬱;

四是可能可能這一段時間遇到的問題多,解決的不好;

五是是不是身體這段時間不好,也可能造成抑鬱。

總之,我想,你如果因為抑鬱,就應該看看心裡醫生,調整自己的心態,正能量的看人看事,不多思未來,應該能夠很快的走出來。


興邦88


俗話說,無事生非。

在這裡的意思是無事生鬱。

如果你天天都忙於做事,忙於掙錢,哪來的抑鬱?


遠方167427784


透過表相看內在,活得清醒又明白。我是夫復何言。

我要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為了回答而回答,為的是您能遠離抑鬱和煩惱。

首先釐清是“抑鬱”還是“壓抑”;是狀態,還是病態?

如果只是一種不舒心的狀態,那“太閒了”可能是其中原因。找件自己喜歡的事件做,轉移注意力,投入到事情中去,無暇“胡思亂想”,讓生活充實起來,便可解決。

如果是標準意義上的“抑鬱”,屬於西醫眼裡的所謂“抑鬱症”,那您現在有了兩個選擇:1、去看醫生;2、看我回答。

原因分析

有句爛大街的話叫“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據說是托爾斯泰老先生說的)。套用過來,可以說:快樂的人兒各有各的快樂,抑鬱的朋友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內在期許與外在際遇的背離與脫節。無論表面上看起來成因、症狀、表現如何千差萬別。

抑鬱的朋友通常都比較要強,不甘平庸,追求完美,對自己有著高標準高要求。

而另一方面,對自我的判斷與評價又偏於嚴苛,不接受瑕疵與缺陷。

如果把抑鬱者的精神狀態比喻為一條拔河用的繩子,“自我要求”與“自我評價”就如同拔河比賽的兩支隊伍。當兩隊和平相處的時候,繩子呈自然放鬆狀態。一旦兩隊進入比賽狀態,開始反方向角力,繩子便開始繃緊。兩隊越用力,繩子越緊繃。如果不能有一方示弱、認輸,繩子最終會被崩斷、“分裂”,由抑鬱症徹底走向精神病。

而“自我要求”與“自我評價”又是一個主體的兩個面向,生就的一對“冤家”,只要一個啟動,另一個必然反動。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抑鬱的朋友越是對自己要求高,就越會掉入自我評價低的深坑。

真實案例

說一件我身邊發生的真事。

一位朋友,有一個做政府領導的父親和做教師的母親,自小被嚴格管教、寄予厚望,形成了要強、追求完美的性格。在某大型國企參加工作以後表現突出,深受領導賞識與栽培,年經輕輕就被任命為一個新上項目的負責人。但由於種種原因,該項目遲遲不能啟動,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想盡辦法,仍然無果。這位年輕的朋友由是得了抑鬱症,無法正常工作,只得入院治療。經過近一系列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但仍時好時壞。眼見一個前途美好的年輕人就此成為廢人,全家都陷入了痛苦絕望之中。

一年後,直到他聽到一個消息:那個讓他“折戟沉沙”的項目換了負責人後,到現在仍然沒有啟動起來……第二天,他的抑鬱症狀全無,完好如初。到現在已經又被提拔,成為單位骨幹,並因為那次經歷,這位年輕人對生活、對生命有了比同齡人更為深刻的理解與體悟。

解決方案

現在來做“覆盤”分析,他因何而發作?目標要求沒有實現,自我評價陷入死角。因何而痊癒?目標要求“清空”,自我評價“復位”。

那就讓你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評價”這兩支“參賽隊伍”儘管相向而行並最終握手言和吧。

此外,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因為無論是自我要求還是自我評價,本質上都不過是你頭腦中的念頭而已。其他輔助方法,在此不展開談。

供您參考。願您早日驅散抑鬱的陰霾,感受春日的明媚……

如果覺得有益,關注“夫復何言”吧,一個試圖以閱歷和良善帶來希望與溫暖的老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