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文看的進去,但是一些名著看不進去?

891536008


我相信,若干年以後,會有一些經典名著,曾經被稱為網絡小說。

網絡小說普遍淺顯,經典名著則普遍寓意深刻。我想題主的問題,是想問這其中的區別,會對人產生怎樣不同的影響吧。

如果人能百分之百吸收一部文學作品裡的營養,那麼後者確實要比前者文學審美和素養更高,視角更加客觀,思維更加理性,精神內核也更加豐富,心態可能也更加平和(這是據我觀察,名著裡多數是悲劇而得出的結論)。

但是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是很難達到上述的理想狀態的。基本上,能被人吸收的,也就是他能看見、所想要的那一部分。於是,有些人也許看經典名著也只看出了網絡小說的樣子,而有些人則能把網絡小說看出經典名著的樣子。

不可否認,現在網絡小說依然大部分都是為了迎合讀者的感官,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作者和讀者,在各自的角度提高著網絡小說的水平,其思想的水平。其中不乏一些好作品,給我的感受,足以媲美某些經典名著。

其次,經典名著是歷經時間淘撿而出的精華,這就意味著這些經典名著與我有時間上隔閡。越經典,相隔的時光就越漫長。帶有著顯著的時代烙印的它們,能給當下時代裡的讀者帶來什麼影響?多少影響?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當然,其中肯定有共通的東西,比如人性的探索、情感的追求等,也無法不結合當時當地的背景去討論。

而這一點,恰恰是網絡小說的優勢。

作者、作品、讀者都處於同一個時代。思想的傳遞更順暢,更直觀,更容易被人理解。無論好的壞的,共鳴總是比名著更強,影響範圍更大,程度更深。這就意味著,從網絡文學中汲取營養,要比從名著中汲取更容易。

當然你要說網絡小說的營養本來就少,再努力也就一丁點,名著營養豐富,看多了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個真要看各人的緣法。

能遇到好書,能喜歡好書,能讀懂好書,這是種幸運。多少人明明知道名著經典,可是讀不下去?讀下去了也讀不懂?虛不受補,吃了不消化,我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這跟閱歷、審美、精神層次、精神追求等等有關,可能還遠不止這些因素。

讀書這事,還真不能強求。年少時讀不懂的,也許長大就懂了。這個階段看不下去的,也許某天就想去看了。這個過程,不是能用意志就能縮短或跨越。如果因此和早早就看遍了經典名著的人有了一些區別,那就有吧,事實如此,我不為此自傲,也不為此自卑。

好像離題了。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是什麼都看的,有數刷的網絡小說和名著,也有看不下去的網絡小說和名著。

無論是網絡小說還是經典名著,重點在於受此影響的人,如果人因此變得更好,那麼他和讀同一本書卻變得更壞的人才有區別。

網絡小說在我看來就是根據發行渠道劃分出來的門類,經典名著則是文學地位劃分。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角度,如何比較呢?


山河先生看手相


如果統計一下最近幾年爆款電視劇,很多改編自網絡小說,如《琅琊榜》、《盜墓筆記》、《鬼吹燈》、《慶餘年》、《誅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可見網文的影響力有多大。讀者之所以喜歡讀網文,有以下幾個方面決定:

一是網文與時代審美意趣相符合。

網絡時代到來,眾多網絡產品共同培育網遊虛幻世界。而網文小說就是這種文化的產物,玄幻小說是主流,類型有修仙、穿越、探險、尋寶、架空歷史等小說主題。網文小說把讀者在現實世界無法實現的願望,基本在故事中都實現了!所以網文的鐵粉擁躉上千萬,讀者數量龐大,是傳統經典小說無法比擬的!

二是傳播媒介有利於網文傳播。

現在網文傳播模式主要通過手機等載體傳播,隨時隨地就可閱讀,關鍵是讀者的網評不僅影響小說評價和流行度,而且網評增加了讀者的體驗,被關注,被欣賞,特別是作者與讀者的互動!這是傳統經典小說在當代最大的缺失!

三是網文作者與讀者是共生關係、共同成長。

網文普遍一天更新一章或幾章方式展示,甚至有些網文伴隨著讀者的少年、青年,還沒有完結。他們之間形成共生和共同成長關係,如《從零開始》開始於2005年,完結於2016年,1959萬字。小說質量不論,但對讀者而言,此小說陪伴了他的成長,滋養了他的精神世界。

總之,世界一直在變化,任何事物保持與時俱進,才能牢牢掌控局面成就非凡!


帝秦盛唐憶天水


浮躁的社會讓人更加浮躁,坐不住板凳。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有點慢不下來的感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代人都喜歡旅遊,利用五•一小長假,十•一小長假,都要出去走一走,我也走了幾次,在家做計劃時候是慢節奏的,可是一出去玩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忙的腳打後腦勺。”

我覺得看名著,一定要靜下心來。本來歷史離我們就很久遠,看名著的時候,就要邊看邊多琢磨。

名著是作者嘔心瀝血、總結凝聚、提煉精華的汗水經驗結晶,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是需要慢慢咀嚼的,讓我們靜下心來讀每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