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文看的进去,但是一些名著看不进去?

891536008


我相信,若干年以后,会有一些经典名著,曾经被称为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普遍浅显,经典名著则普遍寓意深刻。我想题主的问题,是想问这其中的区别,会对人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吧。

如果人能百分之百吸收一部文学作品里的营养,那么后者确实要比前者文学审美和素养更高,视角更加客观,思维更加理性,精神内核也更加丰富,心态可能也更加平和(这是据我观察,名著里多数是悲剧而得出的结论)。

但是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是很难达到上述的理想状态的。基本上,能被人吸收的,也就是他能看见、所想要的那一部分。于是,有些人也许看经典名著也只看出了网络小说的样子,而有些人则能把网络小说看出经典名著的样子。

不可否认,现在网络小说依然大部分都是为了迎合读者的感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读者,在各自的角度提高着网络小说的水平,其思想的水平。其中不乏一些好作品,给我的感受,足以媲美某些经典名著。

其次,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捡而出的精华,这就意味着这些经典名著与我有时间上隔阂。越经典,相隔的时光就越漫长。带有着显著的时代烙印的它们,能给当下时代里的读者带来什么影响?多少影响?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当然,其中肯定有共通的东西,比如人性的探索、情感的追求等,也无法不结合当时当地的背景去讨论。

而这一点,恰恰是网络小说的优势。

作者、作品、读者都处于同一个时代。思想的传递更顺畅,更直观,更容易被人理解。无论好的坏的,共鸣总是比名著更强,影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这就意味着,从网络文学中汲取营养,要比从名著中汲取更容易。

当然你要说网络小说的营养本来就少,再努力也就一丁点,名著营养丰富,看多了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真要看各人的缘法。

能遇到好书,能喜欢好书,能读懂好书,这是种幸运。多少人明明知道名著经典,可是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读不懂?虚不受补,吃了不消化,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绝望啊。这跟阅历、审美、精神层次、精神追求等等有关,可能还远不止这些因素。

读书这事,还真不能强求。年少时读不懂的,也许长大就懂了。这个阶段看不下去的,也许某天就想去看了。这个过程,不是能用意志就能缩短或跨越。如果因此和早早就看遍了经典名著的人有了一些区别,那就有吧,事实如此,我不为此自傲,也不为此自卑。

好像离题了。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是什么都看的,有数刷的网络小说和名著,也有看不下去的网络小说和名著。

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经典名著,重点在于受此影响的人,如果人因此变得更好,那么他和读同一本书却变得更坏的人才有区别。

网络小说在我看来就是根据发行渠道划分出来的门类,经典名著则是文学地位划分。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角度,如何比较呢?


山河先生看手相


如果统计一下最近几年爆款电视剧,很多改编自网络小说,如《琅琊榜》、《盗墓笔记》、《鬼吹灯》、《庆余年》、《诛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可见网文的影响力有多大。读者之所以喜欢读网文,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一是网文与时代审美意趣相符合。

网络时代到来,众多网络产品共同培育网游虚幻世界。而网文小说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玄幻小说是主流,类型有修仙、穿越、探险、寻宝、架空历史等小说主题。网文小说把读者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愿望,基本在故事中都实现了!所以网文的铁粉拥趸上千万,读者数量庞大,是传统经典小说无法比拟的!

二是传播媒介有利于网文传播。

现在网文传播模式主要通过手机等载体传播,随时随地就可阅读,关键是读者的网评不仅影响小说评价和流行度,而且网评增加了读者的体验,被关注,被欣赏,特别是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这是传统经典小说在当代最大的缺失!

三是网文作者与读者是共生关系、共同成长。

网文普遍一天更新一章或几章方式展示,甚至有些网文伴随着读者的少年、青年,还没有完结。他们之间形成共生和共同成长关系,如《从零开始》开始于2005年,完结于2016年,1959万字。小说质量不论,但对读者而言,此小说陪伴了他的成长,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

总之,世界一直在变化,任何事物保持与时俱进,才能牢牢掌控局面成就非凡!


帝秦盛唐忆天水


浮躁的社会让人更加浮躁,坐不住板凳。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有点慢不下来的感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代人都喜欢旅游,利用五•一小长假,十•一小长假,都要出去走一走,我也走了几次,在家做计划时候是慢节奏的,可是一出去玩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忙的脚打后脑勺。”

我觉得看名著,一定要静下心来。本来历史离我们就很久远,看名著的时候,就要边看边多琢磨。

名著是作者呕心沥血、总结凝聚、提炼精华的汗水经验结晶,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需要慢慢咀嚼的,让我们静下心来读每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