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人認為這屆年輕人不行,沒有責任感,不能吃苦耐勞,你認為這屆年輕人行不行?

山下佬


從客觀現實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這是時代的進步,我自己就是一個年輕人,但我並不是偏袒年輕人,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探討下為何老人總是說我們年輕人不行的原因。


老人和年輕人生存的年代不同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不同時代的人價值觀肯定不同,我和父母的價值觀都不同,就不要說我和我爺爺那個時代的區別了。


那個時候,老家窮都是任勞任怨的農民,無論務農還是待人上,都強調一個責任感。關係的樞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責任感不高,可能面臨的是全家吃不飽沒地方住的窘境。


比如,你對務農的意識不高。那可能的結果就是少一份生產力,自然全家的糧食就不夠了。


所以那個時候特別強調責任感,我認為我現在對人來說有責任感,可能和小時候的農村生活息息相關。


解釋完這個,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老人眼中的責任感和吃苦耐勞是什麼了。


我生存的年代

我個人來說並不是那種不願吃苦耐勞的人,這也和我小時候周圍的環境有關。但我們也能看到有些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好像吃不了一點苦。


這是因為時代的變化導致的,現在的年輕人接受的教育更加的自由和多元化,這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思想之間在不斷的進行碰撞。


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註重一種自由,認為那種吃苦耐勞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而且也沒必要呀,我憑啥任你使喚,天天低聲下氣的,就拿你一點點工資,還讓我天天加班。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說明我們這代年輕人更加註重實現自我的價值感的需求,我們想要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


也許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事情,一個年輕人想要做一個事業,在父母看來這就是不現實的,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婚姻上,存在著更大的分歧。


年輕人更加註重時尚,突顯出自己的個性。自然也就喜歡和自己同樣有個性的異性,在父母看來,那些文靜有才華的心眼好的人,才是擇偶的理想標準。


而年輕人更加喜歡奔放,對於他們來說父母眼中的那種人,就是老實人沒意思。


等玩夠了再說吧。


實事求是,我經歷過在農村的生活,也在一線城市生存過。只是客觀陳述事實,不代表我看不起年輕人,那不就是看不起我自個嗎?從發展的角度來說,這也許是一種進步吧。


總結

我個人認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遷,一個人都是要有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的。


這應該是中國珍貴的文化精神遺產,一代代人應該銘記在心。年輕人能有更多元化的思想有利於我們社會的發展,但如果忘記了根本就非常不好了。


之前很多年輕人都在抨擊《後浪》,要想過上自己追求的生活,那無疑責任感和吃苦耐勞就很重要。


我在想或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允許我們年輕人自由創造,給予我們這樣的一個壞境,也許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不是任勞任怨,在我看來這樣的年輕人是沒有活力的。當然這只是我的設想,畢竟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為了生存壓力還是很大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努力去賺錢。



成長伴書行


答:安定團結,不要製造矛盾。

1、哪些老人?請不要挑事!

2、任何年齡段都有左中右三種人。

3、不能以點概面,更不可以斷章取義。


綏格格


這屆年輕人行不行,應該是上一屆,即年輕人的父母,那一屆人行不行的問題。

說這屆年輕人沒有責任感,父母都給擔了,還要他們有什麼責任感?

說這屆年輕人不能吃苦耐勞,上屆父母能吃苦耐勞,把他們該吃的苦、應耐的勞,都給吃了耐了,還要他們吃什麼苦耐什麼勞?

比如這屆年輕人生養孩子,都快變成父母的責任了。他們把孩子生出來,養孩子的苦,帶孩子的勞,也都成了父母應吃的苦、應耐的勞。

所以,說這屆年輕人不行,應該是上一屆父母老人的反思。這就有點像創造作品,做出來的東西不好,是誰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