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說自己還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對今天的教育有什麼啟發?

王營評教育


首先說,這兩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多大關聯性的。下面就他們分別扯扯淡:

關於孔子所說的話,我願意相信他講了句實話。他自己定義的君子,是身體力行,事實他距離多遠?還是比別人走得更偏?一些史料與他的言論還是可以作對比的。我不做過多評論,因為無法知道他到底想成為啥樣人,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有所思考。(有人覺得是他謙虛,這點是有點詆譭聖人了。所謂聖人,立言至少都是努力保真本意,帶有水分的話,傳到後人,則話得多假?如他是謙虛,則直接可見其距離君子遠矣)

所以我覺得孔子本人就是說了句實話而已。他有句話說的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見他至少有這份對認知的坦然,事實上能成為其後代的聖人,多少還是能認清楚自己無知的事實,否則也確實太lou了。(這點來說還是跟第二個問題關係比較大的)

基於前面的看法,強說對於今天教育啟示的話,就是教育者的底層或基礎認知需要重構!——這可能會被人引論成,“現在教育者一無是處或一文不值”,我特別聲明,如果有這個引論,是不成立的!我更沒別的意思,僅是基於事實的實話實說,沒有也不做價值判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人類無知是事實,師者不能自知“無知”,教授出來的學生,越聽話,越好學,則越遠離“真知”。總不能真把教育當成販夫走卒般營銷創業的賺錢手段吧,關鍵那樣的話,會越來越沒有教育者的生存空間了,因為知識供給越來越多,也越方便了。

當然以上這些不是唯一邏輯路徑,僅供大家思考扯淡好了。


無火之焱


孔子是世人公認的正人君子。他這樣說,

正體了他的謙卑,他的溫良。他處處教

導自己的弟子,做人要謙遜,不要貢高

我慢、彰已有德高凌物!


無名草2020


孔子日“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從行文中,我認為,聖人所言是實話,但有自謙成份。我認為,中華文化自古到今,有一個優秀的傳承,那就是謙虛謹慎。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上述這些聖人、偉人的話在今天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不過時,相反是正當其時。理應大力宣傳和推廣。

我認為,人們講的好聽話容易,寫的好文章也不難,難的是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躬行君子,那是真難。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是做人的最高境界,連聖人都講“則吾未之有得”,何況我們這些草民。

再就是,偉大、聖人所言的話都是真金白銀,對當前物質豐富,而精神貧窮的當代人來講,尤顯重要和珍貴。

我國當今社會,無論是學校,社會,單位,國家等層面,公民的德育教育不能放鬆,而就當前而言也真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