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鐘鼎文(金文)和大篆和小篆是什麼關係?

來自遠古的人


1、甲骨文:殷商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古文字,主用於占卜。又叫甲骨卜辭、殷墟文字等。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2、金文:周代鑄在青銅器上的古文字,多為銘記之辭。又叫鐘鼎文、銅器銘文。

與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3、戰國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國古文字。

秦大篆:戰國時秦國古文字,保存於籀文、石鼓文、詛楚文等裡面。

六國古文字:指與秦大篆同時代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古文字。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後,漢字的發展到了公元前五世紀開始的戰國時代,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這主要是由於諸侯國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東周王朝的中央集權差不多喪失殆盡,就連文字,也是各寫各的,所以各國的文字在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上都有許多差異。它是漢字發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啟秦漢篆隸的重要環節。

4、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標準文字。《說文·敘》:“皆取《史籀》大籀,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學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我說白話


發展關係。甲骨文衍生金文,金文衍生大篆,大篆衍生小篆。


達峰三九九


甲骨文演變鐘鼎文到大篆小篆,傳承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