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人光生存下去就很困難了,把靈魂賣給生活這樣的事情,不會值得歌頌但也不至於被踐踏。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莫西子詩 - 把城市拉回鄉下餵狗.mp37:24

來自二十三絲音樂


空調外機吹出了腐朽,有人西裝革履,有人衣衫襤褸。


未來走進了迷宮,有人興致高漲,有人茫然無措。


紅燈與減速帶抓住了壓抑的猛獸,鋼筋水泥自以為給了失落人一個家。


空氣是熱鬧又清冷的。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從來不用心的城市

鬼頭鬼腦的城市

神經極度衰弱的城市

心腸太硬而骨頭太軟的城市

一幢幢高樓在黑暗中跪了下來

一個個美人兒在謊言中毀容

一座座展覽館

只展出不三不四的東西

是時候了

是該下決心了

我決心,一車一車將城市,拉回鄉下去餵狗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歌曲《把城市拉回鄉下餵狗》,歌詞出自詩人俞心樵。


演唱者莫西子詩,漢名叫莫春林。一個來自彝族的音樂人。


或許有人通過那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知曉他,但我覺得一個優秀的人是不能夠被拘泥於一首傳唱度高的作品。


在這首之前,他在音樂方面早已嶄露頭角,無論是2011年與竇唯合作的《和無題》,還是各類電影音樂的製作和演唱,都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質樸又野性的聲音。


“我就覺得我離他們真的是有很遠很遠的距離,所以別人說我是民謠音樂人,說我是民謠的時候,我就覺得心裡面很慚愧…”


一個不喜歡被別人稱作民謠歌手的“表達者”。


他慣於把情感藏於字裡行間,要咀嚼其中的味道,聽眾是需要去嚼碎品嚐的。


如果硬要給這首歌賦予一種味道的話我想是辣的,鮮紅,辛辣。


我把這位音樂人的作品都聽了一遍,他的聲音總能把人拉回原野的狀態,或低聲輕唱,或野性的呼喊,彷彿聽到了狂奔的馬蹄聲,疾風吹起的衣角,是孩童時撒歡的傍晚,也是老人訴說的舊故事。


我覺得他最特別的地方是他永遠在做“音樂減法”


在這個互聯網的飛速變換的年代,音樂為了迎合市場,為了熱度銷售,每天都可以寫出一大堆套音樂公式的歌,無營養或者無態度的詞,這可能不是罪大惡極的事。


人光生存下去就很困難了,把靈魂賣給生活這樣的事情,不會值得歌頌但也不至於被踐踏。


當別的人都在想著法火起來,想著法把自己會的、不會的都堆在一起,拼湊出一個看似華麗完美的歌曲時,他只是對音樂做出了減法。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減掉複雜的手法,減掉了優雅的唱腔,只展現了一顆赤誠的心。


好像高樓一夜之間傾倒,飛速駛過的車輛成了狂奔的野獸,馬路上長起了野草,村莊裡燃起大火,火堆的柴火噼啪作響,人們圍著火堆開始舞蹈,嬉笑高歌,讓人感到快樂的除了辛辣的酒精還有無上的自由,星星掛在夜空,森林就在身後,魚兒在清澈的河裡,小鳥在樹枝酣睡,他們的靈魂永遠鮮活又枳烈。


《原野》這張專輯都是彝語,咿呀和囈語,純音樂,很好的表達了他所想表達的東西。


“當像原野一樣純粹的聲音遙遙而來,進入我們的耳朵,你應該在心裡跳舞,直到它像我們身體的血液一樣自然流動,我們才有可能從裡面讓它自己醒來”也許是個寡言的人,但音樂很好的做了這個載體,讓人瞭解他,也從歌聲裡找到了本真的情感。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新不如故,一個比較片面的詞,不過也能很好的理解人們追求擁有時間沉澱的東西。一個人的能力會很好的體現在他正在做的事情上,日積月累的見解和學識是藏不住的。


莫西子詩每到一個城市,都會特別去搜尋這座城市的老城區、老街道,每一座城市獨有的氣息,他說老城區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蘊育每一座城市的發展,一個城市的藝術文脈。


只可惜,現在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斷地拆建,城市之間的特徵越來越模糊,像複製粘貼出來的,成套打印,大同小異,所以他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去老城區走一走,逛一逛,多記住一些這個城市的樣貌。


可能以後我們只能在老照片裡面看到了。


然而春末夏初,也找不出造成這樣局面的標準的原因,或許只是一種時代的呈現物,我們還是好好聽歌吧。


莫西子詩的音樂減法

微信公眾號:二十三絲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