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灵武称帝后,唐肃宗请来了自己好友李泌,共商平叛大计。郭子仪是韩信式的人物,第五琦是萧何式的人物,而李泌则是张良式的人物。

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是解决组织战争的问题;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是解决组织资源的问题。那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张良是在解决策划战争的问题。

韩信说去打仗,我就行;萧何说拿什么去打仗,我能办;而张良则说怎么去打仗,我来策划。

组织战争,是显而易见的能力,却是在解决下游问题;战争需要战士、需要物资,组织资源,是重要却不显见的实力,但也是在解决中游问题。

比权量力、战与不战,何时战、何时不战以及如何战,这是在策划战争。而策划战争才是上游问题,是最高层的智慧。

所谓兵者诡道、所谓能而示之不能,以及所谓孙子兵法、所谓三十六计,就是在策划战争?就是解决上游问题的最高智慧吗?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与其说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如说是博弈。参与博弈并设计博弈,才是张良与李泌这些豪杰所担负的使命。因此,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是阳谋的博弈,而不是兵者的诡道。

01.李泌奇谋的大前提:现实的博弈对手,可以不是理性人

博弈和经济学,都要确定理性人假设的模型。就是:参与博弈和市场交易的,得是一群不能太傻的人。甚至,这伙人还能够把自己聪明发挥到极致,懂得采取压倒性的博弈策略。

比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徒,他们的压倒性策略就是坦白从宽、供述罪行。虽然,其结果不是最好,但采取这个策略,却能保证自己不会最坏。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但是,这是理论模型。现实的博弈环境中,你往往会遭遇一群不太聪明的对手,甚至他们必须不聪明,你才能参与博弈。

安禄山和他的三镇叛军,就是这样一群人。如果他们能够绝对理性,就不会给唐玄宗出逃四川的机会,也不会给唐肃宗灵武壮大的机会。

叛军入长安,安禄山下令大索三日,他们索得是什么?

玄宗出逃,长安陷入无政府状态,然后长安百姓就把左臧(即大唐国库)给抢了。所以,安禄山认为长安百姓抢了自己的钱,于是放着唐玄宗不追,玩命地要把大唐国库里的钱“索”回来,甚至“铢两之物无不穷治“。一铢钱、一两银都不能放过。长安大索之后,叛军还把战利品全都运回了老家范阳。

于是,李泌对大唐的博弈对手、安史叛军,做了一个判断。

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

叛军战士可能不理性,但是叛军高层精英,却可以做到很理性。如果从上到下都是一群傻子,安史叛军也不可能把“聪明”的大唐帝国打到至暗时刻。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

胡人造反不可怕,因为只要钱不要命;汉人造反最可怕,因为不要钱只要命。摧毁旧王朝、建立新王朝,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这是造反的汉人精英能够想象到的。但是,李泌判断叛军高层中,也就周挚、高尚几个人能够成为理性人对手,但这几个人改变不了叛军的大局。

甲戌,其酋长阿史那从礼帅五千骑,窃厩马二千匹逃归朔方,谋邀结诸胡,盗据边地。

在长安抢完战利品后,蕃将阿史那从礼,带着所部五千骑兵,直接衣锦还草原了。所以,别说周挚、高尚这几个理性人,改变不了叛军的本性局面,就是安禄山也不能完全控制他手中的蕃将叛军。

安史叛军,无意天下。

这就是李泌奇谋的大前提。没有这个大前提,李泌奇谋不仅不能陷安史叛军于死地,而且也不可能有施展的机会。因为,大唐王朝一定会在潼关之战后,死于自己的至暗时刻。

02.李密奇谋的终极目标: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

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

叛军要钱,但不要命。所以,只要抢到钱,叛军就会失去作战的动力。于是,李泌接下来又做了一个非常乐观的前景估计,两年时间足矣;也给大唐定下了一个平叛的总基调,就是不能着急。即: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

但是,这个“无寇矣”,不是叛军自己把自己消灭了,或者叛军抢了钱就跑回草原放牧、跑回河北种地了。而是因为能抢的都抢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超级大城市都抢完了。其他地方,要么是不值得抢,比如已经不再富庶的关中;要么就是真心抢不动,比如以河南为屏障的江淮财源。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所以,在博弈层面上来讲,叛军已经实现了先发优势,范阳起兵而扫荡河北、潼关大捷而攻略长安,一阵雷霆就把盛唐打成残唐、把大唐打到了至暗时刻。

但是,叛军与大唐的博弈,不是一个静态博弈,而是轮流出手的动态博弈。在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先发者取得了先下手为强的优势,但是后发者却可以获得信息和出手权。

叛军获得了先发优势,但也为大唐提供了信息。李泌看出了他们是什么货色: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

大唐也获得了后发者出手权,肃宗称帝、灵武壮大,大唐重建中央。而这个中央朝廷手中还捏着四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河南没有全丢。

范阳起兵的时候,唐玄宗就任命了河南节度使。叛乱之前,大唐只在缘边的河北、西北以及西域建立节度使。但是,叛乱刚起,大唐就在中原腹地河南、建立了节度使。这是保证河南一直没丢的核心关键。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第二张王牌,江淮财源还在。

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一直是政治中心北移、经济中心南移。开天之际,正是河北中心向江淮中心转移的交错档口。所以,大唐虽然丢了河北,但还有江淮可供支撑。安史之乱导致了又一次北人南迁,使得江淮获得了人口资源注入,有了成为经济中心的可能。

第三张王牌,雄踞山西高地。

安史叛军一起,大唐两路出击:一路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洛阳,组织中原平叛;另一路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入河东,组织北方平叛。黄河突破、洛阳城陷、潼关喋血以及玄宗出逃,败在了中原一路。但是,朔方军却控死了太原,雄踞山西高地。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第四张王牌,西北边军集结。

潼关喋血,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兵败被俘。中亚雄鹰高仙芝和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竟被玄宗处死。加之西北边军的翘楚人物,名将王忠嗣,在叛乱之前就抑郁而终。这时候的西北边军已经彻底失去了领军人物。但是,肃宗灵武称帝后,西北边军加快向灵武集结,汇合郭子仪的朔方军,构成了大唐的新力量。

虽然安史叛军是当时的最强军事存在,但是捏着四张王牌的大唐,还是能与叛军一较高下的。也就是说,至暗时刻的大唐,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够成为叛军的博弈对手。

于是,大唐与叛军之间就陷入到了一种囚徒困境。双方采取的压倒性策略都是整兵备战,要么大唐打服叛军、要么叛军打残大唐。但是,博弈聚焦点是可以转化的,也就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叛军投降、大唐绥靖,这也是安史之乱的最后归宿。

但是,李泌反对这个博弈归宿。原因就是: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叛军是要钱不要命的,而图久安的大唐一定是要命不要钱的。

03.李泌奇谋的博弈攻略:最高智慧是设计博弈

战国七雄是一个囚徒困境,汉末三国是一个博弈的均衡态,北周、北齐和南朝是另外一个三国时代,也是一个博弈静态。在这个局面下,博弈进入了死胡同。彼此博弈的对手,其压倒性策略都是整军备战,但局面却是:你灭不了我、我也没不了你。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博弈的死胡同,以结束死缠烂打的博弈局面。博弈胜出者,都是那些能够把压倒性策略发挥到极致的博弈方。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秦战国能够做到一打六,所以就自然可以统一天下。三国的魏晋,南北朝的北周和大隋,也是这个套路。而且,他们都是内部挖潜。秦战国用百年时间贯彻法家思想,北周和大隋贯彻的则是府兵制和均田制。曹魏和西晋差点儿意思,内部挖潜就是靠人多、靠地盘大,用时间耗死对手。

那么,这时候的大唐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设计博弈。

李泌和大唐,必须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而当下的燃眉之急就是:

安史叛军是最强军事存在。纵横整个大唐天下,安史叛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且打谁谁死。

所以,李泌的博弈不能只有战略而无攻略。解决燃眉之急的攻略,就是不能让安史叛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于是,李泌就要设计博弈:三地禁四将。

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

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从山西向东打击河北,控住范阳的史思明和常山的张忠志;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从关中和山西双向压制两京,控住长安的安守忠和田乾真。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这就是所谓的以“三地禁四将”,即以范阳、常山、长安三地锁死叛军的四名悍将。

还可以更简单地理解“三地禁四将”,那就是:

从山西高地打击河北,则河北叛军不敢轻举妄动;从山西高地和关中之地压制长安、洛阳两京,则两京叛军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虽然在行动上都是战术守势,却在局面上形成了战略攻势。

通过接下来的历史事实,就能发现:李泌的这个博弈设计,确实发挥了作用。

甲戌,子奇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

河南战场上,担当主帅的是叛军河南节度使尹子奇,而不是叛军的四大悍将。而尹子奇所率十三万部队主要来自妫州(今河北怀来)、檀州(今北京密云)。大体判断应该是叛军在收复河北后增派的部队。因为睢阳之战的同时,叛军以十万兵力应对唐军收复长安之战。所以,“三地禁四将”,不仅控住了叛军的悍将,也控住了叛军的精兵。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但是,这个博弈设计的作用,远非解决当务之急那么简单。

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

唐军不取两京,就是把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看似光鲜的超级大城市留给叛军。这个布局的目的,是把叛军困在北自范阳、南至两京的“风箱”之中,使叛军成为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郭子仪威逼长安,则范阳骑兵烽火驰援;李光弼兵锋范阳,则两京叛军烽火驰援。在一条几千里的“风箱”中来回奔波,不出一年时间,即便叛军甲士还堪能战,叛军的战马也会被跑死。

“风箱老鼠”的简单解释,就是利用山西高地的地形优势,来回调动叛军,不是打死他们而是累死他们、耗死他们,特别是消耗叛军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04.李泌奇谋的兵者诡道:想象力是最大的兵者诡道

你能想到的,对手也能想到。

你也能想到对手能想到你能想到的,对手也能想到你能想到他能想到你能想到的。

范阳是叛军老家。所以,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唐军把叛军的老家、范阳根据地给抄了。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A:唐军想到袭击范阳。

B:叛军能够想到A,即叛军能够想到唐军想到袭击范阳。’

C:唐军能够想到B,即唐军能够想到叛军能够想到唐军想到袭击范阳。

然后就是依次递归:D即叛军能够想到C、E即唐军能够想到D、F即叛军能够想到E;G即唐军能够想到F。

博弈的理性人假设,就是你不能把对手当成傻子,你要把对手当成理性人,而且是跟你一样的理性人。凡是你能想到的,对手也一定也能想到。

所以,所谓兵者诡道,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谓的计谋,都是一厢情愿地把对手当成了傻子。非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如此,就是更多样、更复杂的三十六计,也是如此。

难道博弈就不允许有诡计了吗?

在理论的模型中,就是如此。你的前提限制了你不能做出诡计的假设,也就限制了你不能施展诡计的行动。

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是天壤之别的不一样。李泌在现实中可以假设安史叛军不是理性人,而且这个假设成立了。因此,李泌在现实中,同样也可以施展诡计。兵者诡道,李泌就要兵者诡道地强取叛军的范阳根据地。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而最大的兵者诡道,就是想象力。

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建宁王李倓,取道北方草原、向东迂回,然后从草原自北向南出击范阳;李光弼从山西出兵河北,然后自南向北出击范阳。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战略策划:把山西高地、河北平原以及北方草原全部运用到自己的博弈设计之中。

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

唐军以逸待劳,把叛军像风箱中的老鼠一样来回调动,打散了、打残了,然后出其不意、两路出击以略范阳。到这个时候,平叛战争才会迎来真正的转折点。失去范阳根据地的叛军,只能成为一支流寇,深陷两京与河南。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唐军取定范阳之后,安史叛军只能逐渐向河南、两京一带收缩。这时候就是安史叛军的最后末日,大唐的河南诸将,就能把叛军消灭干净。

05.李泌奇谋是阳谋博弈,真实的历史也只能如此

我们是一个不缺乏计谋的民族。除了数不尽的计谋兵法,还有数不尽的计谋演义,但真实的历史是一个计谋称雄的世界吗?

即便是博弈的理论模型,也难以独自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同样需要各种偶然、各种运气。所以,所谓的兵者诡道,往往都成了轮回鬼道;而所谓的奇计国师,往往也只是李师师。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李泌奇谋虽然只被肃宗李亨采纳了一半。但是,李泌的平叛谋划,足以让我们看到:古代谋士到底是怎样认识对手和捭阖世界的。

谋士的计谋,大多是阳谋,更应该是博弈,而不是兵者诡道和三十六计。

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迭出奇计,或是演义小说的穿凿附会,或是幸存者偏差,或是某个时刻的一时风采。所以,计谋诡道只是偶然与传奇,而阳谋博弈才是常态与真实。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对孙权草船借箭的穿凿附会。而且,孙权当时不缺箭,他要到前线探察敌情,所以顺手借箭,因为他不要也不行,曹军的箭就射给了他。


能让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的李泌奇谋,不是兵者诡道而是阳谋博弈


诸葛亮空城计,只是演义。西魏王思政,在弘农施展空城计,退刘丰数千骑兵,则是真实记载。但是,当时之际,高欢在陕地军事会议已经决定退兵;王思政又有玉璧之战胜高欢的声望,所以二流将军刘峰不敢对战顶级名将王思政。空城计谋,只是机缘巧合下的偶然奏效。

韩信背水之战,只有兵仙韩信能玩,而且也只能玩一次。背水列兵,只属于韩信,只是井陉之战那个特定时刻、特定对手以及特定环境下的一时风采。

即便已经高深如此的李泌奇谋,也不得不借助足够多的历史变数。安史叛军,攻略长安后,继续穷追猛打,大唐只能死于至暗时刻。安禄山不被刺杀,则史思明攻入太原,就不会有山西高地东打河北、南压两京。尹子奇河南战捷,就不会有江淮财富支撑大唐平叛。

小说和演义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奇计迭出,但那些只是在博一时眼球。真实的历史,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诡道计谋,但要远比小说和演义更精彩,因为它足够复杂。

李泌奇谋,能陷安史叛军死无葬身之地。但为什么唐肃宗没有采纳?是因为这个皇帝愚蠢吗?遭遇上帝,一切解释都将画上句号。同样,遭遇愚蠢,一切历史也将不需解释。博弈永无止境,唐肃宗也有他自己要设计的博弈,同时还有这位皇帝所遭遇的不得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