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1

上文提到了,初学书法,一定要精于一技,熟练之后,再“博涉多优”,“泛滥百家”。

所谓“泛滥百家”,就是在已经有一家的坚实基础上广收博采众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这就是出新创新了。

不从“精于一技”开始,永远打不下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泛滥百家,取众家之长,也不可能在艺术上有所创新。

欧阳询书学二王,又从北朝吸取险峻之风,从而形成他森然凛然、精密俊逸的欧体。

“五绝”名臣虞世南,书法直接承智永传授,得二王之法,但又广学北碑, "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

宋代的米芾,也是书法崇尚二王,他又在此基础上遍临晋唐诸家法帖,以至于人戏称他为“集古字”。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米芾先学颜真卿《争座位帖》,并下了很大的工夫,米芾不少特殊的笔法,如“门”部、“口“部、右“肩”部的顺势圆转而下,钩的陡起,都来自该帖。

米蒂又学欧阳询,如“满”字。他尤其认真学的是褚遂良用笔的变化多端和活泼生动。后来苏轼又点拨他“学晋”,米蒂遂进一步上溯本源,经七年学习,终于在39岁时创作出了辉映古今的杰作《蜀素帖》。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蜀素贴

宋徽宗闻名于世的“瘦金书”取法于唐代的薛稷,薛稷是魏征的外孙,他专学褚遂良书法而能得其神韵,所以当时人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语。

但是宋徽宗的瘦金书艺术成就远在薛稷之上,这是学习前人而能创新的范例。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宋徽宗《牡丹诗贴》

赵之谦楷书人称“颜底魏面”,是以颜真卿书法为基础,广学魏碑,将唐楷与魏碑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现代草圣于右任先生早期从赵孟频入手,中年专攻魏碑。他在《杂忆》诗中回忆了研习《石门铭》和《龙门二十品》的辛苦历程,诗曰:“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清代是书法的集大成时代。

此时的文字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文字学家们同时又都是书法家,这为他们研究文字学和提高书法艺术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清代还是碑学帖学交相辉映的时代,许多书法家跨越唐宋,直取晋人风韵,而又遍学南北朝生机勃勃的各碑。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清朝第一位隶书大家郑簠,其隶书从《曹全》 《史晨》化出,又杂糅行草笔法,所以把隶书写得活泼灵动。

金农写《天发神谶碑》数百遍,又在汉隶诸多名碑上深下工夫,终于创出了独具特色的漆书。

因此,每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在自己最喜爱的经典上下了超人的工夫。

董其昌说:“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熟”是什么?

就是熟悉这门艺术的观念、法则、审美标准和理论体系,还要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基本经典的技艺。

每一位学艺者都无一例外要经历这一过程,就像宋代书法大师米芾也经历过集古字的阶段一样。但仅仅做到熟是不够的,还要创新,别开生面,即要熟后生,有法入,有法出。

练习书法,是坚持一种书体,还是广学百家

如果米带仅仅停留在集古字的阶段,那他就不能成为"宋四家”之一的书法大师了。

当然,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真正写好字还在于由法入、由法出,从规矩入手,然后大胆创新。

喜欢的朋友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