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的大刀不好耍!

“關公”的大刀不好耍!


由“庚子鼠”大版票迭創新低,想到了多年前也曾暴漲的“關公”小版張。多年以來,遊資對新郵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也是新郵常常在行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關公”郵票頓時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不論是小型張還是小版張都受到了某些資金的追捧,其溢價幅度難以令人接受,其中小版張的市價更是達到了65元,超過面值8倍之多,這似乎讓人們看到了2003年小版張的影子。


“關公”小版張面值為7.2元,上市寥寥數日,其價格就超過了80元,溢價幅度高達10倍,這顯然是十分不正常的現象;它與“庚辰龍”版票在三年多的時間之內飆升40餘倍,它們的本質顯然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兩者都是典型的人造景觀,但它所帶來或者產生的價值觀卻是不同的,後者之舉展現出了價值投資的精髓所在,而前者帶給大家的卻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私慾,這種私慾的慾望表現得越強烈,次數越多,投資者所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大,市場的吸引力並不是靠這些投機品種堆積起來的。


投機者對新郵可以說是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從而在市場上形成了一股新郵投機之風。


儘管某些新郵的確能在市場上掀起一定的風浪,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敗塗地,有的品種所形成的層層套牢盤,在若干年之內都無法得到有效地消化,這就使得大量資金被困其中,這對於市場及投資者的傷害明擺在那裡。


這些年來,行情之所以未能出現實質性的蛻變,關鍵點就在於某些資金在新郵上的“胡作非為”,動搖了原本的價值投資理念,將人們引向了純粹投機之路,最終的結果就是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乃至九十年代初,郵票從收藏品變成了投資工具,又從投資工具演變成了投機工具,其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


郵票功能的重大變化,必然導致人們思維模式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集郵者走上了投機之路,而投機與收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念與心態,這必然導致行為模式的變化,投機獲取暴利的思維模式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投機資金滿天飛。


人們耳熟能詳的投機品種頻頻閃現,“辛巳蛇”兌獎小版張、“悉尼奧運”雙連小型張、“昭陵六駿”壓凸小版張、“奧運會徽與吉祥物”不乾膠小版張等都在行情中大出風頭;“甲申猴”大版票更是今天還在扮演著不同於一般的角色,而明天又有可能成為價值投資的演繹者。


越投機越窮,越窮越投機,人們也就變得越來越窮,對於市場的認同度也就越來越低,市場的吸引力也就越來越差。


俗話說窮則思變,大家正在摒棄純粹的投機,逐步向相對的投機轉變,又從相對的投機向價值挖掘的方向發展,“齊白石”、“西遊記”、“桂林山水”、“荷花”、“留園”、“紅樓夢”等票張價格迭創新高,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市場運行之中的品種結構發生了不同於以往的重大變化。


價值挖掘並不是今天才有的,其實早在2003年就開始了,2003年小版張從低到高,又從高向下滑落,從滑落之後又再度上升,並且保持了相當的穩定性,曾經被遺棄的“古橋”小版張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是不斷地對其進行價值挖掘的結果。


放眼在今天,像“牡丹”與“改革開放”雙連小型張、“清明上河圖”版票、“牡丹”小型張、“奧博會”絹質小型張、“五個主題日”小型張、“甲申猴”小版張、“乙酉雞”大版票、“庚辰龍”版票、“和諧鐵路”版票等能從走泥潭的品種卻是越來越多。


由此反映出資金對於市場價值的認識業已發生了較大程度的逆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逆轉必將會產生越來越大的正面效應,而這種效應的擴散,對於重新培育人們的價值投資理念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品種,也就失去了穩步推升的價值。那麼,什麼是失去靈魂的品種呢?像“關公”小版張那樣的溢價幅度嚴重偏離正常價值軌道的新品種(這就像今年發行的“庚子鼠”大版票那樣,只能走上暴漲暴跌之路),或許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即使小版張仍能在高位上繼續上升,但也不能說明它的內在價值會凌駕於那些久經考驗的績優品種之上,因為這樣的曇花一現的新或者次新品種並不少見。


資金對於一個或者某些品種的籌碼收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形態一旦形成的話,投資者就應該果斷地跟進,千萬不能猶豫不決,這種跟進絕對不是大家所說的盲目追高,而是順應趨勢的理性之舉。


我們之所以在最佳時刻錯過了“庚辰龍”版票、“牡丹”雙連小型張、“乙丑牛”大版票等在市場中大行其道的主流品種,就是沒有順應這種主運行趨勢,這樣的品種的價格只會在某個時間段越來越高。


而類似於“關公”小版張這樣的投機品種的價值,只會被人們認同的價值投資理念所排擠,即使它能在某時“光芒四射”,進而產生欺騙性,但最終也逃不出價值規律的制裁。

(作者:周鳳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