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2019告別抑鬱,2020學會快樂

2019年,如果用短暫的話語總結一下:焦慮與害怕共生的一年。


人一過了25歲,從前的焦慮感會翻倍增加;人一過了25歲,時間蹭的下就過去了;人一過了25歲,看條負面新聞都會難受一整天;人一過了25歲,對於死亡的恐懼感越來越深了。

不是25歲這條年齡線的作祟,而是曾經看著“別人家故事”的我們,如今也在面臨著相同的境遇與挑戰。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2019年,害怕突然看到負面新聞

這一年,最害怕朋友分享的鏈接。

每當群裡發來的文章標題中有“自殺”“可怕”“細思極恐”“失蹤”“死亡”等詞彙時,總有一些說不上來的不舒適感,莫名的恐懼讓我們不敢點開,但又怕錯失掉可以通知家人朋友保護自己的價值信息。

當明星抑鬱症自殺的消息鋪天蓋地時,我們不會再去八卦他們的生前故事,而是順手點開搜索引擎,打出“怎樣避免得抑鬱症”問題;當家暴的事例層出不窮時,我們不再急於宣洩著無腦的憤怒,而是思考遇見同樣的事情該怎樣收集證據;當意外的傳染病肆虐而來時,我們不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而是馬不停蹄的往家人群裡轉發怎樣避免感染疾病的鏈接。

——2019年,我們懂得了冷靜思考比無端發洩更有價值。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2019年,身邊的朋友逐漸淡出視野

在北京4年的時間裡,感觸最多的莫過於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擁抱與告別。

那些初來時的新鮮與未知,一張張嶄新的面孔讓我看到了剛來北京時的我們,時間推著人們前進,有些人揮手告別,踏上新的征程。有些人重新迴歸,依舊熱血奮鬥。

2019年,身邊一些朋友開始淡出我們的視線,朋友圈裡沒有了點贊與評論,偶爾回憶時才忽然想起來曾經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如今過節的問候都省略了,不知道是生活圈的不同所致,還是繁忙的工作讓人們自動開啟閒話少敘的模式,各自生活的城市裡,再也找不到一絲共同的空氣。

——2019年,我們珍惜下班後還能吃火鍋的朋友,兩三人足矣。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2019年,害怕忽然聽到長輩的電話

習慣靠微信搪塞親人問候的我們,最害怕忽然的電話鈴聲。

曾幾何時,從來不打電話的姐姐突然在晚上來電,讓我有點錯愕,接起電話才知道是親人去世的消息。每當電話鈴聲響起時候,不在家的孩子們不再是忙著掛斷電話,而是揪著心接起來,得知一切平安才緩緩的舒了口氣,長輩的電話成為了我們緊繃的一根弦。

原來我們喜歡關機睡覺,任憑世界毀滅與我無關;後來我們把手機調成靜音,避免漏接重要信息;再後來我們把手機設置成靜音,臨時處理緊急工作;如今已經調回鈴聲與振動,只怕錯過生活裡那個重要的電話。

——2019年,我們變得小心翼翼,變得害怕失去。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2019年,開始學會正視死亡

奇葩說裡黃執中曾經說過一句話,人們從來只關心怎麼生,卻從來不敢談論怎麼死,因為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被告知,“死”這個字眼是不能被談論的,是不吉利的,說出來就要朝天吐三下口水,證明都是胡說的。父母對於死亡的避而不談,更加劇了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經常一起聊天的朋友A,有一天突然發來信息“媽媽被查出了甲狀腺癌”,一時間我竟不知如何回覆Ta,那一瞬間語言的力量太蒼白了,我馬上去查這種癌的存活率以及治癒度,想用高治癒率與存活率的數據去給他最有力的安慰,還沒等發出去,朋友緊接著說:“我沒事,我已經查了,早期可以治療,就是我媽聽不進去話,一直說活不久了”。

“你要比媽媽堅強,想下最壞的結果,如果可以接受,就沒什麼可懼怕的了”另一個朋友B這樣說著,那天的我才知道朋友B的爸爸三年前就做了直腸癌手術,現在一直還在化療中。

我不知道內心多強大的人才能發過來這些字,成熟在那一刻被重新定義了。或許我們都在被迫接受著一些事物,但學會正視生與死的關係,學會接受死亡教育是每個人都應該上的課。

——2019年,我們開始默默的自愈,學會正視死亡。

寫給2020:如果幸福生活太難,祝願你好好活著

回顧2019年,我們都在努力著控制自己的人生,生怕哪一步走錯,朋友感嘆,幸福生活真的好難,很多人能健康的活著就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

要知道在我國,每100個人裡至少有三個抑鬱症患者;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幸福感指數最低;失眠與脫髮成為了90後最頭痛的問題;百度“患癌”等關鍵詞搜索量一直在增加;多半人2020年的新年願望竟然是“快樂”。

再難的生活,也有屬於自己的亮色,人類承受苦難的極限,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2019馬上就要過去了,如果你覺得幸福生活太難,那就祝願你好好活著吧。

寫給跨入2020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