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金融】經濟數據超預期,政策逆週期調節跡象明顯

3月份經濟數據陸續披露,多項經濟指標超預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4%,超出此前預期1個百分點;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環比上升5.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8.7%,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1871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在一季度經濟穩定運行且出現積極變化的背景下,央行4月份降準的概率進一步淡化,而是採用“逆回購+MLF”的形式來填補短期流動性缺口,應對4月繳稅期和MLF到期。從貨幣工具操作上看,針對宏觀經濟走勢進行逆週期調節的跡象非常明顯,在經濟預期企穩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節奏和力度也將逐漸形成一致性預期,不致形成過大擾動。

在4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重點提出要更好匯聚眾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確定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從具體措施要求上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01

一要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大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規模,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針對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集中在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問題,要將釋放的增量資金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推廣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

點評:在合理控制貨幣“總閘門”的前提下,政策對於支持中小商業銀行開展中小微企業貸款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政策紅利。中小商業銀行是支持地方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主力,在此之前雖然可以享受金融市場利率下行帶來的負債成本邊際改善,但主要同業負債來源仍是國有大行,負債端定價能力較弱,自身攬儲壓力較大。而政策一旦對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實行調低降檔,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可以直接釋放增量資金,在改善負債壓力的同時,提升資本運行效率。

02

二要推動銀行健全“敢貸、願貸、能貸”的考核激勵機制,支持單獨制定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計劃。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確保今年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在去年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引導其他金融機構實質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點評:在普惠金融的任務分配上進一步強調國有大行的帶頭作用,同時制定量化考核指標確保小微貸款快速增長,貸款利率實質性下調。對國有大行來說,扶持小微信貸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必然要得到貫徹。而在宏觀經濟企穩的預期下,中小微企業的信貸資產質量短期不必過於擔憂。國有大行在經歷了2018年一輪增厚撥備和強化不良處置之後,目前資產質量相對紮實,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利率下降其實也可以認定為在經濟企穩預期下,小微企業對應的信貸風險也在相應下移,整體息差隨著小微企業信貸佔比提升而保持平穩。

03

三要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降低企業融資費用。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年度支持小微企業2000億元擔保貸款、戶數10萬戶以上。各地要儘早實現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擔保費率不超過1%、500萬元以上不超過1.5%的目標。

點評: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既有市場化的信貸支持,也有政策性的擔保扶持。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實施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使普惠金融政策上升到更高站位。結合銀行信貸支持,可以看出政策在扶持小微企業方面基本不遺餘力

04

四要引導銀行提高信用貸款比重,降低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清理規範企業抵押登記、資產評估、過橋等附加費用,有關部門要對企業融資中的不合理和違規收費聯合開展專項檢查,減輕企業負擔。

點評:隨著徵信系統日益完善以及信貸審批制度的成熟,使銀行信用貸款佔比提升具有一定可行性。商業銀行在過往和中小微企業的信貸合作過程中,對目標客戶相關經營活動和納稅情況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可以在控制風險敞口的前提下提升信用貸款比重。在扶持實體企業政策引導下,提升信用貸款佔比既是對商業銀行自身風控能力的一種挑戰,也是拉開銀行間發展差距的試金石。

最後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們對經濟形勢企穩預期下的銀行板塊依然保持樂觀。認為在當前時點下,中小行的相對彈性更大,業績改善空間也更大。標的上邊建議關注績優彈性標的常熟銀行,業績拐點標的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績優低估值標的上海銀行、南京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