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金融】经济数据超预期,政策逆周期调节迹象明显

3月份经济数据陆续披露,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4%,超出此前预期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环比上升5.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8.7%,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在一季度经济稳定运行且出现积极变化的背景下,央行4月份降准的概率进一步淡化,而是采用“逆回购+MLF”的形式来填补短期流动性缺口,应对4月缴税期和MLF到期。从货币工具操作上看,针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逆周期调节的迹象非常明显,在经济预期企稳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节奏和力度也将逐渐形成一致性预期,不致形成过大扰动。

在4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点提出要更好汇聚众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具体措施要求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01

一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

点评:在合理控制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政策对于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红利。中小商业银行是支持地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在此之前虽然可以享受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带来的负债成本边际改善,但主要同业负债来源仍是国有大行,负债端定价能力较弱,自身揽储压力较大。而政策一旦对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调低降档,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可以直接释放增量资金,在改善负债压力的同时,提升资本运行效率。

02

二要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单独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点评:在普惠金融的任务分配上进一步强调国有大行的带头作用,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确保小微贷款快速增长,贷款利率实质性下调。对国有大行来说,扶持小微信贷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必然要得到贯彻。而在宏观经济企稳的预期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短期不必过于担忧。国有大行在经历了2018年一轮增厚拨备和强化不良处置之后,目前资产质量相对扎实,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利率下降其实也可以认定为在经济企稳预期下,小微企业对应的信贷风险也在相应下移,整体息差随着小微企业信贷占比提升而保持平稳。

03

三要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企业融资费用。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年度支持小微企业2000亿元担保贷款、户数10万户以上。各地要尽早实现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500万元以上不超过1.5%的目标。

点评: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既有市场化的信贷支持,也有政策性的担保扶持。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实施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使普惠金融政策上升到更高站位。结合银行信贷支持,可以看出政策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基本不遗余力

04

四要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有关部门要对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和违规收费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点评:随着征信系统日益完善以及信贷审批制度的成熟,使银行信用贷款占比提升具有一定可行性。商业银行在过往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合作过程中,对目标客户相关经营活动和纳税情况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可以在控制风险敞口的前提下提升信用贷款比重。在扶持实体企业政策引导下,提升信用贷款占比既是对商业银行自身风控能力的一种挑战,也是拉开银行间发展差距的试金石。

最后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对经济形势企稳预期下的银行板块依然保持乐观。认为在当前时点下,中小行的相对弹性更大,业绩改善空间也更大。标的上边建议关注绩优弹性标的常熟银行,业绩拐点标的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绩优低估值标的上海银行、南京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