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半,在中国东北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桥,发生了一场剧烈的爆炸

,爆炸不仅炸断了这条东北主要的铁路枢纽,而且将正好行驶在此处的一列火车炸上了天。

事故发生在奉天不远,时任奉天省长的刘尚清很快就赶到了事发地点,同时到来的东北奉军将现场封锁,迅速展开了救护工作。

据当时在场的奉军军官回忆,整列火车都脱轨而出,地上到处都是死伤的人们,赶来救援的奉军士兵围着其中一列只剩下底盘的车厢,医生和官员在其中拥挤着,神情异常紧张,不一会儿,他们抬着一个伤情严重的人钻进一辆汽车,向奉天疾驰而去。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这是一个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现场,被抬上汽车的人,是时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大元帅”的张作霖

张作霖被众人抬上汽车后,被直接送到了奉天的大元帅府接受军医的救治,但是因为伤势过重,这位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统治者,还是在上午9点30分左右撒手人寰,享年54岁。

这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地方实力派,将偌大的地盘和一支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队——奉军,交给了他年仅27岁的长子张学良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流传着“主少国疑”的说法,一代帝王意外死亡后,如果他经验和权威都十分缺乏的孩子去接收庞大的国家,很容易因内乱的不团结导致国家分裂。

但这样的定律,没有在张学良身上上演,张作霖死后留给他的奉军,不仅实力没有减弱,反而愈发的强大,创造了中国百年军事史上很多个第一。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顶住驻东三省日本军队的压力,宣布改旗易帜,和之前兵戎相见的国军站在一起,帮蒋介石完成了对中国名义上统一。

但是作为强势的地方实力派,张学良手下的奉军,在体制上仍然是一支割据军队,他们只效忠张学良本人,发展前景都由张学良一人决定。这和国民党中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并无二致,而这种私人武装的性质,对于这支军队未来命运的影响非常深远。

1929年,张学良接受蒋介石的改编,成立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东北军”,仍然由张学良一人统帅。东北军在当时的实力超过包括蒋介石中央军在内的任何军队,是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

首先,张学良的东北军,控制着东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河北大部,控制着山海关和华北要地,势力范围全国最大,而东北三省,又是当时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地区,这让张学良的实力甚至超过了身为全国军事统帅的蒋介石。

其次,东北军是中国近代第一支,也是当时唯一一支海陆空军兵种齐全的现代化军队,陆海空三军30万人,另有省防军和民团18万余,总兵力接近50万;

支撑如此庞大军队的,是东北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其中作为枢纽的沈阳兵工厂,是中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军火销量冠绝全国,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机关枪1000挺以上;

东北军是中国近代军队中最早装配坦克这种现代机械化武器的部队,早在1926年。张作霖就斥巨资2购买了36辆法国“雷诺”FT-17型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以及铁轨列车;

作为一对喜爱大炮的父子,张作霖和张学良为东北军配备的迫击炮就有三类,这种绝对的重火力让关内诸侯羡慕不已;而沈阳兵工厂当时造出的240mm重炮,更是在抗战14年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之中;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东北军的空军,在当时整个东亚地区,都是令人生畏的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一共有各类作战飞机400架。张学良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可以驾驶多种战机。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1931年蒋介石和红军作战时,还向张学良借飞机,这位少帅“慷慨”地调拨20架借给蒋介石,平日对待部下严苛暴躁的蒋介石还写亲笔信表示感谢,同年张学良第一次去南京拜谒蒋介石,蒋介石还以超标准迎接这位年轻的军阀。

当然,东北军的海军在东北亚的海域也是横行一时,张学良前前后后为东北军海军购买军舰21艘,其中还有一艘5000吨级的海圻号巡洋舰和镇海号飞机母舰。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的东北军,在张学良的统率下,声势盛于当时中国任何一支军队,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在中原地区和冯、阎大军缠斗,并无必胜的把握。

在求得张学良入关参展后,蒋介石迅速扭转了局势,将冯玉祥的西北军彻底击败,阎锡山的晋绥军也力不能支,可见张学良的东北军对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格局的影响之深。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地方军队,最后还是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有两个时间点,使得这支强军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消亡的命运。

第一个时间点,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时至今日仍受到很多瞩目,中国人在普遍的愤恨之余,也对事件的责任方,存在这很多疑点,具体的争论体现在到底不抵抗的命令出自于谁。

对于当时的局势进行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东军的军力和势力很明显是不如东北军的,但是却能在三个月内占领东北。

强大的东北军不战自退,还将东北优良的军事工业体系原封不动的留给了日军,

这让人在情感上和道理上都无法理解,东北军虽然处在国军序列,但是实际控制人是张学良。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对于持“蒋介石下令抵抗,张学良下令撤退”观点的人来说,这件事情最大的责任就在张学良,而在张晚年接受的采访来看,其亲自承认了放弃东北是自己一人的责任,不做抵抗是为了防止留给日本扩大战果的借口。

当然,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个理由并不成立,是一种替蒋介石揽责的说辞,即使晚年张学良所说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面对日军已经明确的侵略行为,还意图用退让来换所谓和平,确实有些自欺欺人了。

不管怎么说,东北军在这次时间中的表现,不论当时还是如今,都令人失望。

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服从命令也是天职,但是在那个危急存亡的时刻,竟然会有命令叫他们不要保家卫国,扔下妻儿老小撤退,这种看似荒谬的命令,也只是那个时代民族悲剧的其中一个篇章。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就这样,丢下了成千上万东北人民,丢下了堆积如山的的枪炮弹药和飞机大炮,东北军全线撤到关内,这成为他们悲剧命运的开始。

第二个时间点,就是1936年底令全球震动的西安事变。当初带着东北军全线撤退的张学良会兵围华清池逼蒋抗日?确实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与其说是张学良自己良心发现,不如说被蒋介石用作“剿匪棋子”的张学良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辛苦培养的东北军就这样在内斗中被消耗殆尽。

在被调入西北和红军作战的过程中,东北军编制被蒋介石多次撤销,军粮从不能按时供给,将士们的反战情绪和战败损失造成的心理压力形成了一个无尽的死循环。随着这种情形堆积的情绪到达顶点之时,军人出身的张学良也只能用“兵谏”的方式处理了。

在多方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也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是蒋介石到了南京就扣押张学良,绝对出乎东北军所有人的意料。

作为中华民国的海陆空军副司令,在西北尚有数十万东北军将士拥护的张学良,惊叹被蒋介石公然扣押,这件事对于中国政治军事格局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当时有人就提到了一个问题——蒋介石不怕东北军十几万人揭竿而起吗?

这个问题逻辑是通的,但是仔细分析下来,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很显然,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对于东北军的境遇了解的颇深,他也用其擅长的政治手腕消除了扣押张学良逼反东北军的可能性,同时,也将这个盛极一时的地方割据军队彻底的分化瓦解。

之前提到过,东北军从成立之初和其之后的发展来看,具有张学良私人武装的特点,在张学良被扣押无法发号施令的情况下,东北军群龙无首,期间必有分歧。事实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在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内部的将领们对于营救少帅确实做了紧急的讨论,不但没有达成营救方式上的共识,还造成了东北军内部空前的分裂。

对于张学良营救方式上,以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长徐方等人为代表的元老派表示要以和谈手段营救,受到以孙铭九应德田为代表的少壮派军官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强硬对待,不惜一战才能让蒋介石屈服,两方各执一词,以致最后无法调解。

1937年二月二日,孙铭九派兵刺杀了王以哲等人,而其他元老派军官则以此为借口对少壮派军官进行清洗和处分,双方兵戎相见内部残杀愈演愈烈,也给了意图控制东北军的蒋介石以可乘之机。

“二二兵变”发生一周后,蒋介石安排东北军部分将领面见张学良,一来是借张学良之口说服东北军保持稳定,而来也是让他们明确张学良无法出山主持大局的事实。为了安稳各部,张学良写信给东北军的诸位高级将领,告诫他们“军队不是张某一人之军队,而是国家之军队,应听从上级指挥。”

张的信确实对稳住东北军意义重大,但是也成为了蒋介石着手整编分化东北军的借口。

同年三月下旬,蒋介石将除骑兵军以外的东北军分别调往豫、皖、苏三省,全部降为二级部队,分属中央军在豫皖苏三省的各级部队,使得其之间互不隶属,也无法进行联系。很多东北军将领都知道这是蒋介石的手段,但是为了张学良的安全,他们还是选择了听从命令和隐忍,同意执行蒋介石的整编命令。

在完成对东北军编制的分散后,蒋介石又先后用几种措施“溶化”东北军。首先,在有东北军的连队中,对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大搞忠孝礼仪教育,通过委派政工人员进驻的方式,企图消除东北军下层士兵对上层军官的牢固族群关系,但是此举收效甚微,官兵们不能消除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对他们带来的恶劣影响,蒋介石只能暂时作罢。

对底层改造不成,蒋介石采取了收买高层的办法。在东北军整编的过程中,蒋介石拿出巨资收买了曾经东北军派驻中央军的代表王树常,让他牵线收买了缪澂流、吴克仁等东北军高级将领留为己用。

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收买的东北军将领,蒋介石也严密监控。因为在西安事变中部分东北军将领和红军有很好的合作关系,

蒋介石采用政工人员和特务监视的方式,对他们展开调查和迫害,有一部分在东北军中发展的秘密党员和愿意和红军合作的将领被发现,有一部分被撤职查办,对统一战线和抗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而在全面抗战开始后,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和日军作战时也有很多针对东北军的小花招。在作战较顺利的情况之下,中央军部队将东北军安排在进攻的次要位置,在取得战果时将他们忽略;而在日军进攻猛烈时,则将东北军放在突出位置迎敌。

面对这种情况,东北军无力也无处申辩,尽管英勇作战,但还是造成了很多伤亡。到抗战结束后,东北军旧部仅存51军、57军、49军、53军,总人数不超过十万,而在解放战争中,他们也先后投诚、起义或被歼灭。

随着53军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军长周福成被俘后,叱咤中国近四十年的东北军彻底走入了历史。

军阀时代唯一能与外国势力抗衡的军队,在此人算计下土崩瓦解

从一支全中国最强的军队,到最后了无痕迹的历史剪影,二十年时间,东北军如同一道流星一般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一闪而过。

他们本可以成为保家卫国的先锋英雄,但在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次转折中,他们从山巅直落山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的诞生、发展和后期的挣扎是中国近代地方军命运的一个缩影。

同时也不能忘记,张学良也曾顶住日本的压力宣布改旗易帜,避免了东北早早落入日寇之手;

即使在全线退入关内的过程中,东北军的官兵们也仍高喊过“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等等铿锵的抗战口号,他们也是为国家统一和全民族反侵略的斗争中做过贡献,有很多官兵将领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他们也同样值得人民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