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01

週末陽光明媚,和幾個朋友約著一起帶孩子在農家樂玩,2歲多的小寶和朋友的孩子年齡相仿,在農家樂外面的院子撒著歡兒跑,玩得不亦樂乎。

我接到客戶電話離開了20分鐘,回來卻看到小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連哭邊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旁邊有個朋友卻笑著說:“別哭了,你媽走了,不要你了……”。我趕緊喊了聲:“小寶,媽媽在這。”聽到我的聲音,小寶哭著撲了過來。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在我的安撫下,他終於平靜了,卻再也不願意下來,一直讓我抱著,緊緊地摟著我的脖子,就連最喜歡玩的泥巴和水都誘惑不了他。

我責怪朋友,為何要捉弄孩子。沒成想她卻說:“你家孩子太小氣了,一點都不經逗,才說兩句就哭了。”

看著她毫無悔意的樣子,我恨恨地說:“要不,一會回去時把你兒丟路上試試。”朋友還嘴硬地說:“不就開個玩笑,至於嗎?”

這一刻,我突然覺得陽光下的她就像一個嘴角猙獰、內心邪惡的巫婆,醜陋得想讓人吐,不願意別人捉弄她的孩子,卻變著法捉弄別人的孩子。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當然,類似捉弄孩子的行徑還有:你是撿來的,你不給我玩具我就搶了,你叫我***,我就給你……。大人認為只是個玩笑,無傷大雅,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傷害。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

因為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已將孩子心裡的安全感擊得千瘡百孔。在惶恐不安中長大的孩子,你還能期望他堅強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嗎?

02

今年春節時,有一個2歲女孩保護壓歲錢的視頻讓網友們開心得哈哈大笑,可作為母親的我卻怎麼也笑不起來。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小女孩美滋滋地拿著壓歲錢,一個小哥哥拿玩具與她換,小女孩願意,哥哥就強行要換,直到小女孩推開玩具揮舞著雙手、急得哭了才拿回她的壓歲錢。

人們似乎並不盡興,接著用硬幣、紙幣和頭花輪流捉弄她,每一次小女孩都皺著眉頭,大聲地“嗯、嗯”地表示不滿和抗議,可沒人在意她的情緒。

最後一位奶奶直接搶走了小女孩手中的錢,給了她兩個雞蛋。小女孩急得仰頭嗷嗷大哭,旁人卻哈哈大笑。直到她邊哭邊扔雞蛋,這場捉弄才在鬨笑聲中結束。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這樣的捉弄是建立在孩子的情感傷害上,娛樂的只有那些無聊又醜陋的大人。

因為對被捉弄的孩子來說,他(她)感受到的絕對不是快樂,而是害怕、無助和不知所措,只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唯有用哭鬧來求助。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講過一個發生在她女兒圓圓身上的故事,有段時間圓圓放學後被爸爸接到了單位。

有一天爸爸開會下班晚了,辦公室的張叔叔捉弄她說:“你爸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說著還做出拉圓圓的樣子。圓圓被嚇壞了,大哭起來。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起初圓圓爸爸不以為然,直到圓圓兩次從睡夢中哭醒,說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爸爸才意識到,大人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的是深刻的恐懼。

正如尹建莉說: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孩子不會想到這只是一個玩笑,看著對他們鬨堂大笑的人們,他們只會感到被戲弄,自尊心受到傷害,可能還會變得不敢相信別人,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

孩子根本分不清大人說的話是真還是假,他只會把所有的話當真。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03

同事沁恩有個女兒6歲,半年前又生了個二寶兒子,兒女雙全的她經常在朋友圈裡曬幸福,特別是她家女兒,小小年紀就幫媽媽照顧弟弟,讓人羨慕不已。

說起女兒的懂事,同事說多虧那天及時制止了親戚的玩笑。

同事滿月那天,同事家親戚逗她女兒:弟弟會搶你的好吃的、好玩的,你的新衣服和玩具都要給弟弟了,你就沒有喲。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還有的嚇唬同事女兒,“你爸媽有弟弟後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要不到我家給我當女兒吧!”

起初同事礙於情面不好意思制止,但看到女兒驚恐、狐疑的眼神,感覺都快嚇哭了,她趕緊制止了親戚的玩笑。

同事摟著女兒說:“不用擔心,有好吃、有好玩的媽媽都買兩份。你和弟弟都是媽媽的寶貝,以後不僅媽媽愛你,弟弟也愛你,你又多了一份愛!”

小丫頭這才喜笑顏開,對著同事說:“媽媽,我也愛弟弟!”說著親了弟弟一下。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知乎上有人提問:如果父母小時候喜歡捉弄孩子,會不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一位網友的回覆看得真讓人扎心。

“你們知道嗎?我20歲還不敢去商店買東西,沒錯,我說沒錯,你也沒看錯,我就是不敢去商店買東西。”

原來小時候他媽媽經常捉弄他,讓他拿一角錢去買一元錢的東西,或讓他去五金店買水果,結果當然買不到,回來還要聽她們呵呵的嘲笑。

為了防止再上當,他從此不再進商店也不買東西。直到20多歲掙錢了才慢慢克服這種心理。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過,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所以,不管孩子多小,都不要隨便和他開玩笑,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的一句玩笑,對他來說也許是致命傷害,也許是一生的陰影。

04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那如何讓孩子遠離捉弄的傷害呢?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首先是敢於制止捉弄。有次我帶小寶出門,發現他一到小區門口就害怕的拉著我不敢走,原來小區保安經常說:“不許出門,出去就不讓進來了。”

我告訴外婆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就告訴他不要這麼說了,你嚇著孩子了,而且孩子會當真的。可外婆說人家是笑著開玩笑的,這會讓人沒面子的。

我問外婆,是面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外婆不說話了。敢於制止捉弄,家人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安全祥和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其次是及時舒緩孩子情緒。當孩子受到捉弄傷害後,他會有明顯的不安或抗拒的情緒表現出來,比如突然地不開心,害怕,或哭鬧不止……

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和家人的擁抱、親吻,並輕聲告訴他那只是個玩笑,不是真的,他的心才會感到安全感,不安的情緒才能舒緩。

就像某位哲人所說: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是媽媽的懷抱,最有力的手是爸爸的手,家永遠都是孩子心靈棲息的港灣。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最後是學會與孩子平等相處。當然,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渺小的,唯有一群人的力量才是巨大的,要讓孩子遠離捉弄,最關鍵的是建立與孩子平等相處的觀念。

不管孩子多小,在社會的每一個大人眼裡,他就是與你平等的朋友、同事,而任何一個有底線的人都不會隨意與朋友和同事開過分的玩笑。

當你蹲著而不是讓他仰著與他說話時,當你事事都能用商量的口氣與他說話時,一棵叫著“尊重、平等”的種子就發芽了。

你說咋這麼不經逗的樣子,真醜陋

正如陶行知的一首詩所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心,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純潔而非常敏感的心靈需要我們最審慎的愛護。

期待我們都能像與成年人相處一樣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與他們平等交談和對待,不再有捉弄,也不再有傷害。

個人簡介:心然,沙場客,文藝範,感悟人生、感悟親情,與自己一起成長,在字裡行間去尋找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