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退場後一個月:更多的“咪蒙”在野蠻生長

有這樣一則典故:張屠夫屠彘,街坊市肉。

日久,張下作,眾寧不食肉亦不市,張憤然去。

旬日,李老漢棄農屠彘,謂之李屠夫。

人市李彘肉,鮮肥皮薄。

四鄰皆曰“離開張屠夫,不食帶毛彘”。

說的是有個叫張屠夫的用武力壟斷屠宰行業,

不但強買強賣、缺斤短兩而且肉上還有毛,

還常常自誇“沒有張屠夫,就沒有豬肉吃”。

一天張屠夫暴病身亡,有愚民想:壞了這下可沒肉吃了。

結果,街上出現了更多賣肉的,肉好價廉且沒毛。

眾愚民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張屠夫作怪啊,

於是紛紛說“死了張屠夫,不吃帶毛豬。”

但現在我們似乎面臨一個更加尷尬的境地:“死了張屠夫,遍地帶毛豬!”

2019年2月21日,因為《寒門狀元之死》一文涉嫌造假、前後不一的“愛國言論”以及公眾對其長久以來的憤懣情緒,

曾經風光無限、創造了自媒體神話的咪蒙被全網封殺。

對於這種情況,有人唏噓不已,感嘆英雄末路;但更多的人則拍手稱快,奔走相告,大呼“張屠夫已死”。

然而,事實卻並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料發展,咪蒙被封殺並沒有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咪蒙“以身試法”,卻只是為她的同行們試出了自媒體的底線在哪裡,

但是,那些只在紅線附近徘徊的自媒體,又跟以前的咪蒙有什麼區別呢?

我說“一個咪蒙倒下去,還會有千千萬萬的咪蒙站起來”,原因有二。

其一,咪蒙被稱為“毒雞湯教母”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遙想當年,咪蒙輕輕鬆鬆製造10w+,不知讓多少人眼紅

於是學習咪蒙的各種套路便成了一種潮流。

不知道有多少自媒體小編,為了夢想中的10w+,

沒日沒夜的研究咪蒙的標題、選題、故事結構、文字風格甚至是排版,

學習她如何製造對立,如何渲染煽動情緒,如何喚醒你心中的焦慮。

這種寫作的模式與套路,並不會隨著她的封殺而消失,

反而被她的“徒子徒孫”們繼承併發揚光大。

咪蒙退場後一個月:更多的“咪蒙”在野蠻生長

各種學習咪蒙套路的文章


其二,善於煽動公眾情緒的咪蒙被封殺了,但是公眾的情緒是無法磨滅的

咪蒙所抨擊的“賤人”和“low逼”沒有消失

咪蒙所提到的兩性關係、社會壓力、職場環境等問題也還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就意味著“咪蒙式雞湯”的市場依舊還在。

但是咪蒙嗷嗷待哺的千萬粉絲散落於民間

咪蒙的“王座”也空了下來,剩下的自媒體又有哪個不想做到咪蒙曾經的高度。

馬克思教育我們說: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流量面前,他們能控制住自己嘛?

就像那個消滅了惡龍的英雄少年,最終也將自己變成了惡龍。

咪蒙死了,但這何嘗不是咪蒙另一種形式的重生。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咪蒙被封殺的消息傳出了之後,她的繼承者們紛紛發文批判她

甚至有人細數了她的七宗罪。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但這些文章又何嘗不是在裹挾著公眾情緒,

真實目的卻還是為了吸引眼球與流量,

這些做法與手段,又跟咪蒙有什麼區別呢?

咪蒙退場後一個月:更多的“咪蒙”在野蠻生長


咪蒙的死也並不是沒有價值,

起碼讓內容生產者認識到了自媒體的紅線在哪裡,

但是對於受眾而言,並沒有什麼實際效用,

小幅度的變革並沒有擺脫咪蒙式文章的老路子。

咪蒙的高明之處在於說出來別人想說卻不敢說的內容,

而她的繼承者們是“說出別人想說也敢說的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退步,但卻是一種更為明智的選擇。

也就是說,咪蒙擅長迎合受眾、煽動情緒,

但很明顯這種做法有點危險,於是為了自保,

現在的自媒體學會了順應而非迎合受眾、渲染而非煽動情緒。

舉例來講,前段時間翟天臨造假事件被爆出來之後,輿論呈現一邊倒之勢,

自媒體從業者們的普遍做法就是順應公眾情緒,極力渲染對立情緒,然後對翟天臨大肆嘲諷,

罵得酣暢淋漓,儘量讓受眾看的痛快。

然而也就止於情緒宣洩,並沒有更多關於事件本身的討論。

他們這樣做一方面順應公眾情緒,另一方面做了輿論的代言人,

所謂法不責眾,也能很大程度上的規避風險。

咪蒙退場後一個月:更多的“咪蒙”在野蠻生長

批判翟天臨的文章


又比如說,春節期間《流浪地球》熱映,使得吳京一度成為最受關注的明星。

這個時候,公眾號基本都是在順應公眾情緒:

既然用戶樂意看到吳京被“神化”,那就使出吃奶的勁兒將他塑造成一個完美形象。

當時咪蒙因為《寒門狀元之死》已經宣佈停更兩個月,

否則的話,她很可能會站出來說:

今年春節檔都是大男主電影,吳京、黃渤還有沈騰,姐妹們,這就是男女不平等啊。

現在的自媒體雖然不太敢貿然煽動情緒,但是這種順應受眾,

只說受眾想聽的內容的情況真的健康嘛?

雞湯雖然沒毒了,但剩下的雞湯卻食之無味又毫無營養。

張屠夫已死,但我們要警惕更多李屠夫、王屠戶們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