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島再迎高光時刻?

《圍城》中有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國企與民企之間的狀態就像這樣:一個基礎好,環境優,一個機制活,發展快。

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兩者不再只是羨慕嫉妒,而是各取所長親密合作了,青島的榮耀時刻可能就到來了。

國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島再迎高光時刻?

01

4月22日,青島15個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原計劃舉行三場,巧合的是,中間一場臨時延期了,於是就變成了白天那場是關於壯大民營經濟的,晚上那場是關於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兩個議題殊途同歸,就是青島要發展,國有經濟、民營經濟都不能掉隊。

質詢會現場的情況,島城各大媒體報道很多,在此已經沒必要贅述。

我想說的是,就近期來說,青島市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攻勢凌厲,成效可謂顯著。

剛剛過去的4月20日,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獲青島市人民政府同意,青島市國資委將雙星集團100%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至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島再迎高光時刻?

國有企業由國資委的“兒子”變成“孫子”或者“孫子”變成“兒子”甚至“重孫子”都是改革的常規手段,雙星集團100%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至城投既不涉及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也不涉及實控人變更,短期內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在此事背後的兩個伏筆才是“大殺器”:

一是雙星混改是青島市首次在國有集團層面所進行的混改,以混改為突破口,把國有企業優勢和民營企業活力有機結合起來。按照以往改革推進的慣例,首當其衝的雙星應該是“先鋒官”、“試水者”,我們可以大膽想象:應該有規模更大的企業進行集團層面的混改在接下來浮出水面,這個預判不妨拭目以待。

二是雙星將抓住混改的契機整合外部資源,創新內部機制,激發員工活力,儘快把雙星打造成收入、市值、資產三過1000億的世界一流企業。“1000億”對於深陷群雄爭奪GDP排位“第十二把交椅”的青島來說,是很誘人的目標。

青島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國有企業發揮著重要引領、帶動作用。

在疫情之下,“踩油門”的青島企業可不止雙星搭上城投的“資本快車”。

3月24日,青島啤酒首份股權激勵計劃落地,而青啤最早的提及股權激勵計劃要追溯到2006年,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活力被寄予厚望,足見決策者的決心,而青啤提出的“整合平臺資源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三年倍增計劃”也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

國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島再迎高光時刻?

國信則以收購控股股東持有股份的方式,一舉成為百洋股份控股股東,為青島市屬企業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順境看民企,逆境看國企。

在上一次金融危機前後,海信與惠而浦聯姻,完成其在白電最後的短板——洗衣機領域的佈局;青啤趁機拿下趵突泉,進一步鞏固山東大本營;海爾則收購斐雪派克20%股份……今天,似曾相識的歷史正在重演。

儘管GDP指標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讀區域經濟的重要切口。

2019年,青島經濟總量被寧波、無錫超越,2020年,疫情之下,各省市GDP由比誰增長快變成比誰降得慢。

國有企業有集合資源做大事的優勢,青島能否在疫情之下完成逆勢反超?

如果國有企業表現穩定,或許可以實現,至少可以縮小差距。

02

強者對決,不能只盯著自己的強項而忽略了對手的殺手鐧。

正猶如一個硬幣的正反面那樣,青島和寧波、無錫甚至南京相比,國有企業幾乎是完爆,而翻過來,看看民營經濟這張牌,則只有被KO了。

翻開後來居上的寧波的企業百強名單,除了中石化鎮海煉化之外,長期穩居前列的吉利、雅戈爾、奧克斯等都是在全國擁有較大知名度的民營企業,年營業收入都在500億之上,青島民企在規模、營業收入、品牌知名度方面全面落後於寧波,這也是寧波能夠超越青島的動力所在。

青島的民營企業即使放在省內也沒有優勢可言,在山東省工商聯公佈的2019年山東民營企業百強名單中,青島只有中融新大、青建、新華錦、利群、世紀瑞豐、賽輪、即發等入圍,這其中還有原公有制改制企業或者外地遷入企業,即便是如此拼湊起來的“豪華陣容”,也與青島在山東的龍頭位置嚴重不符。

思維決定前途。

“我市民營企業研發投入佔利潤的比值逐年下降,與先進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請問今後如何激發企業研發投入比例?”

“後疫情時代,我市在引導扶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政策傾斜?”

……

從壯大民營經濟質詢會流傳出來的問題來看,眾多民營企業還把局面的突破點寄託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上。

政策是個好東西,但從產業發展來看,很少有依靠政策支持誕生一個優勢產業或者優秀企業的案例,更何況政策歷來都是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的,不可能用來維持生命,也就是常說的“幫一時而不是幫一世”。

回首青島在上世紀創造的“五朵金花”,海爾、海信、雙星、青啤、澳柯瑪哪一個不是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闖下了一片江山?

過去十幾年,青島政策大力支持的服務業、海洋經濟都沒有誕生出龍頭企業,反倒是偉隆、日辰、國林等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憑藉在市場縫隙中的精準定位,深耕細作,成為資本市場青島板塊的重要力量。

企業最終還是要在市場中獲得生命力,吉利、雅戈爾、奧克斯等寧波企業所處的都是高度競爭行業,恰恰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練就了逐鹿中原的本領,成為民營經濟的旗幟。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離不開企業家,2008年青島能夠躋身全國GDP排名前十強,一方面是產業發展和積累的成果,從企業家精神角度來看,也可以視為張瑞敏、周厚健、汪海等老一代企業家引領的企業精神的“變現”。

而十幾年後的今天,相對於同類城市中的南京有蘇寧張近東、寧波有吉利李書福等領軍企業家的脫穎而出,青島對於企業家的培養依舊乏善可陳。

從根本上講,民營企業首先當自強,然後才是政府政策助力,尊重市場,在市場競爭中搏擊風浪,在青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民營企業應當也註定會有自己的貢獻。

03

民營企業羨慕國有企業在資源統籌、政策配套等領域的優勢,國有企業羨慕民營企業在決策速度、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靈活。

多年前,就有經濟學家形象的把青島與江浙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比喻為“大象經濟”與“小狗經濟”。

近年來,一方面憑藉體制優勢和集合力量辦大事兒的思路,青島國有企業合縱連橫接連不斷,另一方面,“大象經濟”開始了涅槃發展的進程,於是我們看到,海爾生物醫療、日日順物流、聚好看等這些明星企業無一不都是依託大企業的平臺優勢成長起來的。

而民營經濟也憑藉自身的決策靈活和市場敏銳做了很多國有企業做不來的事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

國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島再迎高光時刻?

“大象”開始轉身,“小狗”開始起舞,舊動能已破,新動能未立,但是面對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的競爭格局,通過實施混改等措施,實現國企帶民企,優勢互補,齊頭並進發展,也是決策者的應有之義。

疫情蔓延讓國際化產業分工的弊病暴露無遺,想必疫情之後,每個區域都會把自身的產業鏈完善放在重要位置。

就山東來說,製造業門類齊全,但並不是沒有問題。

眾多周知,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產業鏈配套,而青島的重點產業普遍存在產業鏈不全、本地配套率偏低的問題,就連頗具競爭力的電子家電的產業本地配套率也就40%左右,汽車、機車、橡膠等產業鏈配套也擁有巨大空間。

對於青島來說,一方面要招商引資引進高精尖,另一方面要完善產業鏈做強做大產業,後者為民營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每個企業都有做主角的夢想,但假如在產業鏈條中做一個不可或缺甚至很有話語權的配角,也未嘗不可。

畢竟在經濟這個舞臺上,能夠佔據C位的只是鳳毛麟角,多數都是配角和跑龍套的,核心在於齊心協力,做好自己,一臺“大戲”才能成功精彩。

文丨金嶺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