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滬”戰中乙,國青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過去一個多月以來,圍繞U19國青隊將參加新賽季中乙聯賽的消息,被曝光多次。目前來看,此事已經箭在弦上,待各方落實細節之後,很有可能會在近期出臺正式結果。

據知情人介紹,國青征戰中乙的主場將放在上海金山體育中心,成耀東是教練人選之一。以國字號整建制組隊征戰職業聯賽,這樣的舉措勢必會引來不少議論,不過對於中國足球而言,這是特殊時期下的特殊辦法。

國字號征戰職業聯賽並非“首創”

國青組隊征戰中乙的消息被披露後,引起各界熱議不斷,一如許多政策推出並落實前一樣,相關方面其實也預見到了這一點。不過,從大局來看,與其過多去討論一些潛在的問題,不如去考慮一下如何解決問題要來得實在一些。

落“滬”戰中乙,國青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事實上,國字號球隊組隊征戰職業聯賽並非中國足協“首創”,放眼整個國際足壇,包括東歐地區等在內,也曾有過類似的舉措,其目的同樣是提升國內國字號球隊整體水平。與中國同為足球水平落後的國家,借鑑相似的方法,也就不難理解了。眾所周知,這支國青隊的球員是2024年奧運會的適齡段球員。以衝擊奧運戰略的眼光來看,如果這批球員無法得到相應的鍛鍊和比賽機會,那麼衝擊奧運會更成了一紙空談。以目前2000-2001年齡段球員的情況來看,眼下已經步入20歲,也度過了12歲到16歲的所謂“培養階段”,基本技術和足球意識理念趨於成型,通過以賽代練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實戰經驗,有助於他們在關鍵比賽中更好地發揮實力。

類似的事情,早在過去幾年的上海足壇就出現過。上海足球曾經在2009、2013、2017三屆全運會上穩定男足U20組別冠軍,其中2009和2013兩屆球員在全運決賽圈之前的週期中,就曾以整建制方式參加過職業聯賽,兩支球隊分別為1989-1990年齡段的上海東亞和1993-1994年齡段的上海中邦全運隊。當然,從目前瞭解到的信息來看,作為國字號球隊,國青征戰中乙,將不會採取“借殼上市”的方式,而是單獨組隊參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瑣。

落“滬”戰中乙,國青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青組隊征戰中乙一事上,中國足協也充分聽取了業內各專業人士的意見。過去一年,就已經有青訓層面的專業人士提出過相關建議。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中國足協與有關方面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相對充足的籌備過程進而推進落實。

靈活組隊,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國青組隊征戰中乙,乍看之下有些魔幻色彩,但其實對於過往各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中國足球來說,這件事情至少稱得上是“有目標、有動機”,至於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一些問題,中國足協和有關方面也已經有了考慮。

國字號球隊打職業聯賽,外界眼中,首先容易觸及的就是市場規律,站在足協乃至國青鍛鍊隊伍的角度考慮,乙級聯賽的市場化程度並不算特別高,放眼整個中國足壇,要充分談論所謂“市場化”概念,亦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種情況下,如何去尋找一條適合中國足球發展,同時又能夠契合我國國情的路線,就變得相當關鍵。僅就國青征戰中乙事件本身,相關方面也有過不少糾結,然而,在大方向和目標一致的情況下,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關鍵還在如何系統地協調和籌劃好。”一位負責推進此事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落“滬”戰中乙,國青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除了市場層面的因素外,球員歸屬也是各俱樂部乃至球迷關心的焦點。有人擔心,一些天賦出眾的球員原本有望得到一線隊鍛鍊乃至踢上比賽,就此被抽調進國青,是否反而有礙其發展?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足協也做了詳細的籌備方案,其著眼點充分考慮了各傢俱樂部的意見和利益。據記者瞭解,國青組隊將會比較靈活,如果各俱樂部一線隊有需要用到的年輕球員,原則上這批球員還是會有更多機會留在隊中,此舉目的主要也是為球員本身考慮。

當然,從目前中超聯賽施行的外援出場政策來看,真正能夠打上俱樂部一線隊比賽的U19適齡球員還是少數,而新賽季中超規定中,需要每支球隊有一名U23球員在場上比賽,以及兩名U21球員報名,並未涉及U19球員。

落“滬”戰中乙,國青不會和俱樂部“搶人”

至於教練組的構成,種種跡象表明,成耀東仍會是首要人選。過去多年,成耀東都在青少年足球領域執教,於全運賽場率隊兩度問鼎,同時又有過執教國青的經歷,而且,預備隊聯賽的提案在早年也曾由其提出。綜合各方面來看,他稱得上是合適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