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溝通2

孩子不愛吃飯,媽媽說:“兒子,本來媽媽想炒三個菜,但是一想到你這件事你做的這麼漂亮,就又多炒了一個,這個菜就專門給你做的”。其實媽媽本來就想炒四個菜。吃飯的時候,媽媽小聲的對爸爸說:“你看兒子飯量越來越大了。”爸爸也心靈神會地低聲配合說:“是的,我發現這一陣個子長得也特別快。”雖然故意低聲說,其實就是讓兒子聽見。孩子這頓飯果然吃的很多。這就是智慧父母。換一種教育方式,效果就不一樣。

孩子放學回來,一進門就喊:“媽,今天真冷。”其實這句話裡有兩種意思,第一,今天天氣確實冷,第二,他想撒嬌,需要媽媽的溫暖。但是這個虎媽說:“大清早就告訴你,今天有寒流,讓你穿上毛衣就是不聽。凍死你活該。”然後把毛衣找出來扔給孩子:“來穿上,”“我不穿,凍死拉倒”,孩子撅起嘴,這種對立就開始了。

聰明的媽媽是先接納孩子的問題,不管對錯,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一起分析。

“媽,今天真冷。”

“是的,今天有寒流,是挺冷的。不過剛才媽媽去了趟超市,也沒感覺到冷啊。”(這在心理學上叫同向,就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接納對方。)

“你穿了毛衣。”孩子看看媽媽身上的毛衣,想起早上媽媽囑咐他的話,發現是自己錯了,就自己跑到房間裡邊去找毛衣去了。

“以後媽媽叮囑你的事情,不要忘了啊。”“好的。”孩子發現了自己的問題,然後就愉快的答應了。

是的,在家庭教育中全是小事情,但是母子之間、父子之間的溝通模式是最大的事情。溝通模式不對就變成無效溝通、對立溝通甚至變成吵架。

首先接納,不管多大的事情,先把問題接納過來,先接納孩子跟孩子同向。這樣孩子認為你是站在他的立場上。他才會說真話、說真相,否則他會撒謊。

2、包容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誤,更允許他改正錯誤。否則,很多事情本來是孩子的問題,變成了夫妻之間的爭辯和指責。

3、尊重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就是把他往叛逆的方向去推,往對手的方向去推。孩子的自尊就像氣球,扎一下就會爆炸。保護孩子的自尊,要象保護清晨小草上垂垂欲滴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我們常說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當你尊重孩子的時候,他是心平氣和的,否則他會偏激。

4、正確歸因,從客觀的角度,從公平的角度,正確歸納問題產生的原因,以理服人,孩子才會佩服你,而不是盲目指責。“這件事情看來首先是你的錯,然後他這樣做也是不對的。對嗎?”孩子點點頭,心悅誠服。孩子期中考試考得一塌糊塗,做家長的一看成績,首先火冒三丈,大發雷霆。但是你有沒有靜下來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是上課,走神兒、做小動作不聽講嗎?還是認真聽講,聽不懂?是師生關係不好嗎?還是同學之間鬧矛盾?是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還是學習方法不對?應該怎麼辦如何應對?

5、解決方案,孩子畢竟是孩子,他沒有更多的經歷和經驗。當他出現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他是無助的,茫然不知所措,需要家長的指點指導和解決方案。此時如果我們在接納、包容、尊重、正確歸因的基礎上,給他提供解決方案,孩子是願意配合的。

6、形成習慣:孩子是動態的,出現的問題也有其特殊性。但是我們的溝通模式,解決問題的模式,應該是有共性的。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按照“接納、包容、尊重、歸因、解決方案”這個模式來處理,首先就建立起了一個溝通的管道,孩子的心門朝你打開,完成了與孩子溝通的鏈接。並且形成習慣。我們的親子關係會變得民主和諧。孩子也會自信、誠實、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老師你說的都對,你講的這些大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做不到啊。我們也想改變自己,但是當孩子發生這些糟糕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又衝動了,又焦慮了,又著急了。是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無論這件事情再糟糕,又能糟糕到哪裡去呢?只要你心中有數,就亂不了方寸。剛才講的只是溝通模式。那麼怎樣溝通呢?怎樣溝通才有效果呢?我們知道,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根本聽不懂或者聽不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