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在機構改革背景下,出路在哪裡

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陸續拉開序幕,奮戰在公務員考試的青年學子們,都在信誓旦旦摩拳擦掌,希望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鄉鎮公務員,在機構改革背景下,出路在哪裡

公務員考試,主要考察與公務員相關的個人素質和職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文字功底等。可以說,公務員考試,能較全面測評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水平以及是否適應這個崗位的要求。今年公務員考試同往年相比,呈現出一些新的亮點和變化,以江西省為例。

一是首次推出鄉鎮和縣直以上職位實行分類考試。二是加大基層服務人員和退役士兵招錄比例。三是招考學歷條件,更急務實,一般大專文憑即可。

這些政策的變化,也是整個公務員系統報考人數風向標的倒逼,往往好的職位競爭激烈,而鄉鎮和冷門崗位招人難,形成崗位急需要進人卻招錄不到人的現狀。

去年開始,全國從上而下掀起了新一輪機構改革,在今年3底前要全部完成。這次機構改革力度空前,衝擊最大的要屬縣(區)級,一般縣(區)級機構設置,按照人口數從50多個精減至37個左右,改革涉及100多個科級崗位消減。

裁減這麼多機構和崗位,意味以後崗位更少,領導職數配備也更少,領導崗位和編制會越來越稀缺。

鄉鎮是行政層級中的最低一級,主要擔負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等工作,機構配置和領導崗位通常參照縣級設置,一般幹部職數較少,縣直單位又習慣性從鄉鎮抽調借調幹部,加上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一些鄉鎮面臨著,就2-3個班子成員駐守鄉鎮開展工作,導致長期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

鄉鎮歷來都是幹部成長培養的搖籃,通常按照幹部職務晉升年限,一般都會晉升挪動位置。按照幹部任用慣例,鄉鎮黨委政府主官進城都能擔任縣直單位一把手,黨政副職也能在縣直單位擔任副職。

機構改革後,隨著機構數和領導職務的減少,縣直大量裁減領導崗位和超編,鄉鎮主官無法重用進城,下面年輕人晉升之路就會被堵死,一些年齡大的幹部徹底失去眼看就要晉升提拔的機會,一些在基層工作30多年的幹部,進城之路被迫推遲。在鄉鎮多的縣(區),黨委主官就不能保證都能安排到縣直一把手的位置,副職更是無法保證單位副職職務。

這就意味了,辛辛苦苦在鄉鎮摸爬滾打20多年,臨了,進城還是一個一般幹部身份,這與幹部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也就讓有志於幹事創業的年輕人,對考錄鄉鎮公務員望而卻步,基層幹部面臨斷層和青黃不接的局面。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後的《黨政領導幹選拔任用工資條例》,條例第五十九條明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不得超職數配備,或者違反規定擅自設置職務名稱、提高幹部職務待遇。條例的修訂,其目的是機構職務法定,任何人不能擅自搞變通,給領導幹部用人上緊箍咒、定規矩,意味著領導幹部使用更加規範透明。

人天生都是趨利避害的。

面對現實,如何改變這個現狀,現在大多年輕鄉鎮公務員通常會選擇,一是參加省市縣各種遴選,希望通過選拔跳出基層,二是通過請託關係,借調抽調至縣直單位,期望能有機會進城。三是實在無法將就只能辭職走人。

大多省份在基層考錄時,會有在基層服務滿5年的招錄條件,設想通過政策想將年輕人留在鄉鎮,但這種制約,也只是權宜之計。在堵住鄉鎮年輕幹部流失的同時還是要加強疏導,通過一系列政策,讓年輕幹部心甘情願留在基層,願意在基層建功立業。

進入體制,既要面子又要裡子,裡子就是職務晉升和工資待遇保障。

尤其是年輕人,你要說他在仕途上沒有想法,只是把公務員當成一樣養家餬口的職業,這肯定不是他們的初心,當然女同志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年輕人下決心選擇考錄鄉鎮或者下鄉入職,大多都是有思想有政治抱負的,都想通過基層鍛鍊成長,將來能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的。

在國家層面,也看到了這個長期困擾基層的問題,通過修改《公務員法》,實行職級並行,在幹部待遇上加強保障。儘管職級並行,從待遇上有了一些安慰,何況這個待遇也就多個幾十或幾百錢,但在人們最為看重提拔晉升上,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要想改變這個現狀,還是要從政策、機制體制、待遇等方面進行引導和鼓勵。

一是在職級並行的前提下,加大基層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傾斜力度,落實基層崗位補貼,提高基層公務員崗位吸引力。

二是因崗施政,在招錄文憑條件上,根據工作需要,降低進入門檻,改變以往進入要求高學歷用人思想。

三是加大在熟悉基層工作的村居委會和站所負責人、以及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基層服務人員中選拔力度。

四是在公務員晉升提拔上,實行基層幹部優先提拔,或者必須有基層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