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病例故事分享(3)上

胡大一教授雙心醫療實踐故事

尊重患者的自主權,與患者共同決策的治療方案

——當代醫學最高的倫理道德原則(上)

胡大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

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臟中心

病情回放——“鐵人”遇上心臟病

患者xxx,男性,1967年生,X國駐北京某機構負責人。因騎自行車過程中嚴重心前區不適持續3小時伴噁心於2014年1月25號急診入院。患者是運動愛好者,常常進行騎自行車、登山等業餘運動,間或從事進行“鐵人三項”運動。但近一年來,在運動過程中、心率達到≥120次/分鐘時,總感心前區不適,伴隨放射到左肩甲部、左前臂,停止活動數分鐘後緩解。

患者的父親在與患者同樣年齡時候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行球囊擴張後加標準內科治療,無症狀尙存至今。

急診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V8-9小q波;心肌酶學和損傷標記物示:CK-MB,cTnI 超出正常範圍但增加的幅度不大。診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經充分內科治療,病情穩定後,患者於2014年1月28日接受冠狀動脈造影(CAG)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治療。

CAG和PCI前準備

這是一個完全接受西方醫療模式和倫理道德的外國患者。術前,醫生給患者充分講述了病情和當今的最佳優化治療原則——充分知情同意(Informed Content);患者在介入治療同意書上也寫得非常明確:“Stents Should Be Avoided.”;術前,醫生共同商議好,術中儘量和患者充分交流,讓患者知曉每一個主要程序、講明目前最優化治療的得益和風險,讓患者參與治療決策(Informed Content a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CAG所見和PTCA過程

CAG見:患者冠狀動脈發育好;左迴旋支近端侷限性95%狹窄,左前降支第一對角支分叉處75%侷限性狹窄;右冠狀動脈無明顯病變;側枝循環良好。

術中,醫生反覆和患者交流,並不時通過讓患者看到監視器上的情況後,向患者反覆講明在迴旋支侷限性病變處放置支架的得益,但患者堅持己見,不同意支架植入。在用球囊擴張了迴旋支病變,並覺得效果滿意後,結束治療。

(未完待續)

胡大一教授出版了適合所有家庭的心血管保健指導書《 胡大一講健康 談醫說病:好血管 好心態 好生活》

胡大一:病例故事分享(3)上

胡大一教授科普著作《 胡大一講健康 談醫說病:好血管 好心態 好生活》

胡大一:病例故事分享(3)上

精美醫學繪畫 可愛漫畫 簡單通俗有趣地講解心血管病知識

在哪能買到胡大一教授的這兩本書?

關注“布克的禮物”微信公眾號,進入“禮物商城”

布克的禮物 私人訂製及團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