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度佳镇:盘活资源 激发活力 多措并举治理撂荒地

4月14日,荣县度佳镇白坡村12组,10多名村民正在种植麻竹。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山坡被改造成梯田,种上了麻竹。未来,成片的山坡将生长出茂密的麻竹,既经济又环保。

荣县度佳镇:盘活资源 激发活力 多措并举治理撂荒地

村民正在种植麻竹

“以前全部是荒坡,野草、灌木比人还高,现在都要种上麻竹,村民有流转费和务工收入。”白坡村党支部书记杜支兴介绍。
为了治理土地撂荒,度佳镇引进荣县银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2000多亩撂荒地,改造成梯田,大量种植麻竹,不仅可以销售竹笋,成材竹还可造纸,做竹编,公司还将集中成片打造“竹海”,农旅结合,激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就业。
治理土地撂荒,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农村活力。自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种养结合 提升效益  

与白坡村12组隔山相望的乌鱼滩坐落于山顶,现在荒山上杂草灌木丛不见了,种下了一片脆李树苗,原先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变成了4米多宽的水泥路,还修建了2口蓄水池,这是白坡村治理撂荒地的另一种尝试。
土地撂荒后,村里也曾尝试土地轮休耕作、动员代耕代种等方式治理,但收效甚微。
今年初,该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乌鱼滩240多亩荒地整体流转,全部种植脆李。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小香猪养殖场,采取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相结合的方式经营。林下种紫云英、蒲公英和丹参。蒲公英和丹参是药材,经济效益可观,紫云英是生态饲料,用来喂猪。白坡村还留下10多亩果园用于放养小香猪。养殖场的猪粪经过粪污处理设备发酵,成为生物肥料,用于灌溉李子树。


杜支兴说,采用这种模式,村民可以实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退耕还林补助”4项收益。
统一规划 集中经营  

在富顺县狮市镇罗寺村13组,村民郑刚家以前的撂荒地,如今种上了柑橘。
今年,罗寺村探索将撂荒地经营权收归村民小组,由村民小组统一规划发展产业,村民按人头投工投劳、出钱出力,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13组有9个山头撂荒,村民集中治理了120亩撂荒地,全部种植柑橘。
罗寺村党支部书记聂真华介绍,该村动员全村的贫困户,用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购买柑橘苗种植,贫困户占收益的一成,另外还可在果园务工。荒地整理出来后,不论是集中流转还是各组自主经营,除贫困户分红外,村集体经济有管理收益,村民有土地入股和集体资产分红。
目前,狮市在全镇探索推行这一模式。
自贡引导和鼓励承包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激活土地要素,既有效治理土地撂荒,也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作用。到去年底,自贡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76.25万亩,流转率达36.51%。


此外,自贡还针对撂荒耕地大多偏远、贫瘠、水源条件差等实际困难,大力实施农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