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度佳鎮:盤活資源 激發活力 多措並舉治理撂荒地

4月14日,榮縣度佳鎮白坡村12組,10多名村民正在種植麻竹。站在山頂,放眼望去,山坡被改造成梯田,種上了麻竹。未來,成片的山坡將生長出茂密的麻竹,既經濟又環保。

榮縣度佳鎮:盤活資源 激發活力 多措並舉治理撂荒地

村民正在種植麻竹

“以前全部是荒坡,野草、灌木比人還高,現在都要種上麻竹,村民有流轉費和務工收入。”白坡村黨支部書記杜支興介紹。
為了治理土地撂荒,度佳鎮引進榮縣銀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2000多畝撂荒地,改造成梯田,大量種植麻竹,不僅可以銷售竹筍,成材竹還可造紙,做竹編,公司還將集中成片打造“竹海”,農旅結合,激活土地資源,帶動村民就業。
治理土地撂荒,盤活土地資源,激發農村活力。自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種養結合 提升效益  

與白坡村12組隔山相望的烏魚灘坐落於山頂,現在荒山上雜草灌木叢不見了,種下了一片脆李樹苗,原先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變成了4米多寬的水泥路,還修建了2口蓄水池,這是白坡村治理撂荒地的另一種嘗試。
土地撂荒後,村裡也曾嘗試土地輪休耕作、動員代耕代種等方式治理,但收效甚微。
今年初,該村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烏魚灘240多畝荒地整體流轉,全部種植脆李。結合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小香豬養殖場,採取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相結合的方式經營。林下種紫雲英、蒲公英和丹參。蒲公英和丹參是藥材,經濟效益可觀,紫雲英是生態飼料,用來餵豬。白坡村還留下10多畝果園用於放養小香豬。養殖場的豬糞經過糞汙處理設備發酵,成為生物肥料,用於灌溉李子樹。


杜支興說,採用這種模式,村民可以實現“流轉費+務工費+分紅+退耕還林補助”4項收益。
統一規劃 集中經營  

在富順縣獅市鎮羅寺村13組,村民鄭剛家以前的撂荒地,如今種上了柑橘。
今年,羅寺村探索將撂荒地經營權收歸村民小組,由村民小組統一規劃發展產業,村民按人頭投工投勞、出錢出力,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13組有9個山頭撂荒,村民集中治理了120畝撂荒地,全部種植柑橘。
羅寺村黨支部書記聶真華介紹,該村動員全村的貧困戶,用產業扶貧到戶資金購買柑橘苗種植,貧困戶佔收益的一成,另外還可在果園務工。荒地整理出來後,不論是集中流轉還是各組自主經營,除貧困戶分紅外,村集體經濟有管理收益,村民有土地入股和集體資產分紅。
目前,獅市在全鎮探索推行這一模式。
自貢引導和鼓勵承包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促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放活土地經營權,激活土地要素,既有效治理土地撂荒,也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揮作用。到去年底,自貢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76.25萬畝,流轉率達36.51%。


此外,自貢還針對撂荒耕地大多偏遠、貧瘠、水源條件差等實際困難,大力實施農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不斷改善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