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砚魅力背后的来之不易

苴却砚能被称为“中国彩砚”,它的精美程度和极高的观赏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说“朽木不可雕”,好的石料基础才能得到更美的呈现,而在这方明丽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为之努力呢?那这就不得不来说说关于苴却原石的那些事儿了。

苴却砚魅力背后的来之不易

苴却石产生于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金沙江畔。距离楚雄县城200多公里的方山,是苴却石的原产地,紧邻湍急金沙江水的陡峭崖壁,是苴却石的“家”。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金沙江西岸一段八百米长的江岸,其中仅有两百米长,近十米高和近九米深的石材才可作为苴却砚的原料,颇为珍稀。虽然这里人烟稀少,却是马世明老师常来常往的寻宝之处。“这一带几十公里荒无人烟,裸露的悬崖峭壁让人不禁想到以往人们得到苴却石的艰辛。过去人们大都靠自然风化掉到地上的少量苴却石雕刻苴却砚,现在因为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也是严格管理,限制开采。”苴却石位于悬崖陡壁中,全部采用人工开采,当年村民身上绑着绳子,悬挂到半山腰取石,甚至是冒着生命的风险来完成这项工作,之后还需要由采石者用背篓将石材一点点背下山崖,整个过程显得异常的艰难。目前,政府已严格控制对苴却石进行乱开乱采,就更让苴却石难得。苴却石开采需控制,由苴却石雕刻的砚台变得难得也就不稀奇了。石材下山后,雕工师傅要根据石品的情况进行构图和雕刻,整个工艺流程全部为手工制作,因此也格外珍贵。

苴却砚魅力背后的来之不易

行家说,“黑如墨,白如玉”,就是好石头。马世明老师家里的院子里有很多质量上乘的苴却石石材,都堆放在他的石料库里。难得闲暇,他时常一个人在里面呆上很久,手里拿一杯清水,轻轻掸到石料上,看着瞬间显现的美丽纹理,独自品味良久。有时朋友来访,马老师也会拉着人家来到这里,为客人指点苴却石的特点,津津乐道为人讲解。

苴却砚魅力背后的来之不易

穿梭在中国苴却砚精品博物馆里,每一方苴却砚似乎都在默默讲述一个故事,传承一种文化。虽然清楚每一方苴却砚的来历与特点,依然常常流连其中,玩味许久。马世明老师有一个梦,就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让楚雄州苴却砚和其他艺术品及其观赏石走遍中国,走向世界。这不仅仅是马老师的期许,也是所有欣赏苴却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共同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