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背后,自私与贪婪

说到人性,我们大多数人张口就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被《三字经》中的经典名言洗净了脑袋,净化了思想。可现实的种种残酷不得不让我对一经典名言产生怀疑。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残酷的现实我用“人性本善”却无法得到准确的解答,然而,“人性本恶”却能对当今社会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彻底决解。

中国其实早就有关于“人性本恶”的论述。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是主张“人性本恶”的代表。荀子在《性恶篇》的开篇便写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只可惜荀子的声音最终没能成为主流,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正统思想并没有吸纳荀子的观点,人性本善对中国人的思想统治得以延续至今。读到这里,可能你会对我的言论标示怀疑,那么接下来的各种案例一定能让你为之不寒而栗。

人性的背后,自私与贪婪

在金钱面前,其实你我都很真实。

钱是情感的照妖镜。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因为失业或是遇到棘手问题时,我们经常会想到跟朋友借钱,但是你之前认为最铁最好的朋友,却会想出一千个理由来拒绝你。很多时候,在牵扯到金钱问题上,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善良。

在利益面前,其实我们都很自私。

我们是否经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叫“见不得你比我好。”朋友刚刚买了一辆车,你肯定会说,他的钱一定来历不明,肯定是收了其他人的贿赂;同事刚刚得了单位领导的表扬,你会在心里默默生气,“为什么我做的比她好一千倍,领导干嘛不表扬我,她肯定是私下给领导什么好处了。”已是你不在和她讲话了。

在感情面前,我们真的残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供我们读书,可为了自己的一点点私心,有人甚至对自己亲生母亲痛下杀手;朋友之间的一点点误会,有人竟然对其投毒;夫妻本是同林鸟,当丈夫为了挣钱养家不能照顾家庭时,妻子竟然暗地与人私会。

人性的背后,自私与贪婪

那么人性为什么会变恶呢?

1.环境的改变。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因必有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善人群里多出善人,恶人谷中多出恶人。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其实人的善恶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2.后天教育。

人之初性不一定善良,天生的嫉妒,恨,贪,也有爱和慈,所以人刚出生是一个半成品,只有经过自身的修养身心才可以让自己逐渐完美,善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不是与生俱来的!否则还修炼什么?正因为这样,我们从小便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让我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尊敬守法的习惯。

3.人类进化的过程。

人性之根本,是人的动物性。现在人们都承认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那么追根朔源,人性是猿性。古猿只是动物的一个分支,猿性也是动物性。从动物的本质来说,是无所谓善恶的。人性之所以要区分善恶,是因为人类智慧进化,形成新的社会组织结构,需要用善恶是非来维系规范社会秩序。从认知上来说,王守仁先生的心学“四句教”己经把人性说的非常直白了。

总之,我们不否认人性的饿,但也不完全认为人性的善,善恶分两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吧!因为人生因善良而精彩。

人性的背后,自私与贪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