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识活,怎么活

不经意又看到了方方的日记,其中一句话一直绕在心头缷不下来。

有时候,想做一个正常的人,守着常识生活,都不是易事,方方说。

方方又说: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套用网络语言“深刻”是个什么鬼,读完方方的文章也没弄明白。

方方在日记中提到了遇罗克。遇罗克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记,因为他是彪炳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的英雄。他用最简单的常识批判了“血统论”,为一个民族追求真理,并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常识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不论你是谁都不可能举出反例,那怕只是一个反例。常识不是共识,共识是通过洗脑可以达成的,常识是洗脑也达不成的。常识是无法消灭的,除非地球爆炸。

因为一篇文章而丢了性命并不少见,但用遇罗克的人生遭际来证明做一个正常人不易,恐怕和战国时期魏国的改革家李悝射箭断讼一样,都有别样的目的。

历史故事中,的确有的时候,想做一个正常人,守着常识生活,不是易事,也不用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丝毫不值得奇怪。如果我们不是估意装睡和装做目盲,从遇罗克之死到现在,我们的进步和成就又有哪个历史时期可以相比?假如是为了在互联网上搏眼球尚可理解,倘若是拿着人民的俸禄顾左右而言他,就不是知我者谓吾忧,不知我者谓吾何求了。恐怕是会遭西方的谚语的报应,“你可以在一时一地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方欺骗所有的人。”雪化了尸首终会岀来。更加可怕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战国时期李悝为了鼓励人们习武,提高战斗能力,对于长时间难以断绝或无关紧要的诉讼纠纷,以射箭的精准与否来评判。

这样背离常识的事情,竞然被一些人称颂了二千多年。射箭准不准与分辩是非黑白的断讼,风马牛不相及,却硬是被李悝给扯到了一起。躲箭断讼,李悝本是别有用心。如果将其看作达成目标的手段,可见这个法家人物的狡诈,这大概是法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原因之一。方方的日记大概是想表现人们在巨大的灾难中遭遇的痛苦,然而却不直面自己和灾难本身,也许有人会称其春秋笔法,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愿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日记没有回答当下如何才能守着常识生活,问题是不守着常识活,怎么活?方方的日记里也没有答案。

方方想向吃瓜群众表达什么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在守着常识活,只是不自觉而已。我们能不能守着常识,简单些再简单些,不要用射箭断讼的方式了,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普罗大众,是不是就活得容易些。那怕为此而付出点什么。方方你同意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