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期投P2P平台 投资人应避开5个踩雷风险点

  又到一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P2P网贷投资和一般的消费行为不同,稍有不慎就将遭受巨大的损失。2018年是P2P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登记的关键时期,按照监管要求无法完成备案的平台必须退出,因此需要投资人比往年更加谨慎。下文中,笔者将对P2P网贷行业近年来的停业及问题平台状况进行回顾,并列举了备案期投资人在投资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历年停业及问题平台各类型走势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2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164家,分布在2011年至今的8年间,高峰期为2016年,2016年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超过1700家。

在4164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共有2023家问题平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3种类型)。

从近8年停业及问题平台的类型分布走势看,可以清晰地发现,行业发展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跑路类型的占比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走势,最高值为2014年的45.85%,2018年已经降至3.94%,可见恶意跑路的情况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走势。

2、停业类型的占比大幅度上升,自从2016年开始总体保持占比超过6成的走势,可见在2016年监管发力后,主动退出的平台占据了主导。

3、提现困难的占比并没有显著下降,2017年及2018年提现困难的占比均超过20%,多为平台借款项目出现逾期等原因导致提现困难,此外也存在平台自融、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提现困难。

备案期投P2P平台 投资人应避开5个踩雷风险点

  二、投资人不幸“踩雷”仍应争取抱团完成立案

上文提及截至2018年2月底,共统计了2023家问题平台,那么投资人一旦“踩雷”,是否就该自叹“命运不济”呢,是否能够通过报警立案获得些许损失呢?

笔者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为避免重复统计,筛选了已经完成刑事一审的宣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累计共有300多例刑事案件(注:1、可能极小部分涉及网贷借款案件,非网贷平台的宣判。2、部分平台已经宣判,因为裁判文书网更新原因,导致未列入统计),具体数量走势如下图2所示:

备案期投P2P平台 投资人应避开5个踩雷风险点

笔者选取了2015年至2017年宣判的40家平台进行分析发现,2017年的宣判周期(平台负责人拘留至宣判的周期)有拉长趋势,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的宣判周期约为1年、2016年宣判周期拉长至1.3年、2017年宣判周期拉长至1.97年,最长宣判周期长达2.6年(约31个月)。如下图3所示:这背后或许也与案件增多、审判难度大幅增加,导致宣判周期明显拉长的情况发生。因此,按照极端情况,假设问题平台已经完全立案,最长审判期限为31个月,截至2015年7月底(31个月前)的问题平台数量为847家,这也说明近40%的问题平台已经完成宣判。

从完成宣判的平台结果看,对于仍然存有资产的平台,法院仍将对资产进行变现按集资额比例返还给各被害人,因此投资人仍应争取争取立案获得损失。

备案期投P2P平台 投资人应避开5个踩雷风险点

 三、“315”后备案期投资人应尽量避免以下风险点

上文对于“踩雷”的投资人提出了仍应搜集整理证据进行报案,争取减少损失,那么对于不久的将来,投资人应该如何降低风险避免损失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避免以下5大风险点:

1、平台合规意愿弱

假设备案完成的日子不再延期,“315”距离2018年6月仅剩下4个月不到的时间。多地已经出台了地区的备案整改验收细则及P2P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等等监管政策,对于想获得P2P网贷“经营许可证”的平台此刻必将合规作为现阶段日常运营的重中之重。对于投资人,若发现平台合规意愿不强,包括不限于以下几点:在长期发布超额借款标的,没有任何收缩存量不合规规模的意思;信息披露较差,没有按照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进行整改;未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平台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测。投资人可以暂时远离这些平台,待其合规性发生明显改善后再考虑相应投资。

2、放出远超平台实力的营销活动

此处的平台营销活动包括平台多渠道持续“高返”发放羊毛及通过投资赠送实物奖励等等活动。对于大多数平台,投资人因为缺乏去平台现场进行风控考察的机会和精力,对平台缺乏了解,投资仅仅是因为看中了平台较高的返利,但是殊不知平台给出的活动根本与平台自身的实力不符,无法支撑其长期“高返”。对于众多中小平台,若其成交多基于“羊毛党”的投资资金,这类资金成本较高,远高于网贷行业平台的综合收益率,长久以往,平台很难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一旦撤资就将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而“爆雷”。2017年9月的“连环雷”即为羊毛平台引起。

3、投资不知名的平台

对于投资人来说,不知名的平台意味着你对该平台不了解,无法判断该平台是否为真实的平台,有无真实的借款关系。笔者从裁判文书网上宣判的平台信息中分析汇总发现,其中的平台超过7成平台爆雷的原因为投资项目为虚假项目,为平台负责人挪去自用。监管层要求P2P网贷平台需要与银行进行银行存管合作,其中的出发点即为避免平台接触资金而产生风险。

4、过分迷恋银行存管

上文提及P2P网贷平台必须与银行进行银行存管业务合作,不过对于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以下两点银行存管的2点投资人需要注意:1、仅部分标的为银行存管标,已经爆雷的拉拉财富和国诚金融均为双系统。后期,国诚金融投资存管标的投资人能够获得资金。2、银行存管标为假标,投资人投资的资金进了平台的账户。2017年9月底爆雷的响当当为例,该平台由于大量标的为假标,即使上线了银行存管仍然无效。

5、工商大幅变更平台

P2P网贷平台的关键工商信息(股东、法人等信息)的变更总是会引发猜测与讨论,甚至被认为是风险提示的信号。

2017年9月爆雷的平台宜投金服即为该类型典型的平台,平台4月、5月的股东、法人代表等工商信息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同时平台的返利活动较多,9月平台出现提现困难。

  四、总结

P2P网贷行业随着监管的逐步加强,恶性跑路事件数量逐步降低,不过对于投资人仍然需要注意风险把控,上文提及的5点虽然为投资人投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风险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资人若遇到相关情况时,这个时候宁愿避而远之进行观察,减少投资或退出投资,选择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进行投资,毕竟投资的核心永远是选择大概率成功的项目去投资。

作者:陈晓俊

本文转载自网贷之家,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发布方立场无关。发布方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信息造成的损失,发布方均不承担责任。如本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与发布方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