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消費金融 存在“不理性”隱患

  歲末年初,在北京某高校就讀大二的小林給自己送了一份禮物——一臺最新版的智能手機。不過,這臺手機是通過電商的消費分期方式購置。“原來的手機用了好久,不好意思讓爸媽給換,恰好2017年聖誕節抽到一張12期免息的券,乾脆換了。我正在企業實習,還款壓力不算大。”小林說。

不少網購用戶已然習慣了使用電商平臺的消費信貸。在廈門工作的王靜不久前用螞蟻花唄給家裡買了不少年貨。她說,日常消費基本都用花唄付款,每月還一次,對賬省事兒。

隨著消費金融的全面來襲,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先用貨再付款”已不是稀罕事。與小林、王靜一樣,“提前”消費人群正以幾何級速度增長。

“隨著80後、90後逐漸成為社會主流,適度超前消費成為普遍接受的觀念。”廣證恆生分析師溫朝會表示,消費的動態發展非常細膩,從滿足溫飽到享受,再從享受到健康,量和質的同步增長是我國人民消費的最新發展趨勢。

“生活節奏及方式的變化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習慣產生一定影響。消費者對旅行和美食等方面提出新要求,旅行及餐飲市場的消費升級趨勢逐漸顯現。在旅遊方面,消費者更加註重旅遊的體驗度和舒適度;在餐飲方面,消費者更願意為健康埋單。企業要迅速瞭解消費需求的變化,適應並緊抓市場新機遇,為企業創造新的增長空間。”尼爾森中國區總經理韋劭說。

在此背景下,旅遊分期、家裝分期、醫美分期等五花八門的細分消費金融領域迅速崛起。從消費金融市場參與方來看,以電商購物為消費場景的消費信貸優勢明顯。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報告》指出,電商平臺消費金融憑藉高流量、電商場景獲得早期快速發展的優勢,而後通過支付打通各消費場景,加之風控能力優勢,從而實現領先地位。

不難發現,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易觀聯合融之家發佈的《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市場專題分析》顯示,我國消費信貸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末,我國消費信貸(不含房貸(享低息貸款))市場規模將達9.8萬億元,佔GDP比例為12.32%,但與美國相比,差距仍非常明顯。未來我國消費信貸行業市場空間巨大。

以螞蟻金服為例,《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報告》認為,2017年預計花唄放貸規模超9000億元,借唄放貸規模超5000億元。花唄模式分為賬單分期和交易分期,賬單分期為虛擬信用卡(享低息貸款)模式。

不可否認,誘人的消費金融在服務長尾人群的同時,滋生了一些“不理性”隱患。從雙十一“剁手”的呼聲不絕於耳,到校園貸危機、消費貸違規套現等新聞屢見諸媒體,消費金融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異化”情況。在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過程中,部分家長對於各類消費金融產品的盛行表達了擔憂。一位家長說:“對於合理的消費,家長會予以滿足,但是有時候孩子們的消費不理性,造成浪費,甚至耽誤了正常學習。”

2017年,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不少專家和教育界人士認為,校園貸本身不違法,但容易衍生電信網絡詐騙、合同詐騙、非法拘禁、故意傷害、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事件。為了杜絕隱患,一方面,父母在子女進入大學前就應該指導孩子進行預算,明確信用卡、債務、網貸、罰息等概念,培養理性財富觀念;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宣傳引導,加大金融與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從源頭上遏制借貸高消費及“高利貸”現象的發生。

接近監管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在強監管週期,今年對於消費金融的風險排查是重點之一。除了防範消費金融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居民部門的槓桿率高企已引發監管層警覺。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努力抑制居民槓桿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槓桿率的過快增長,打擊挪用消費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樓市。

本文轉載自中國證券報,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信息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週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