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书法随笔#


1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颜家在长安敦化坊祖宅建颜氏家庙,这一年颜真卿72岁,亲自撰文并书写《颜家庙碑》,此碑是颜真卿为父亲颜惟贞镌立,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

三年前,颜真卿刚结束漫长的外任生涯,回到首都任刑部尚书。

两年前,他请求退休被拒,改任吏部尚书。

仕途在他的古稀之年突然打开一个上升通道,通向太子少师、太子太师,这虽是虚衔,但也是荣衔,足以告慰父亲和颜家历代先人。


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此碑现在西安碑林,碑文四面环刻,详细记述了颜氏家族史,特别是颜之推之后的六代人。


2


颜氏先祖随晋元帝衣冠南渡后,成为江左侨姓。

颜氏并非高门甲族,历仕南朝都非显宦。颜之推最早仕萧梁,后入北齐,再入北周、隋朝,这是颜氏举族北归的开始,由此定居关中,祖茔也从江南迁至京兆万年。


颜之推以《颜氏家训》闻名,此书包罗万象,既讲了立身治家、饮馔养生、婚丧嫁娶的经验,也有诸多学术心得分享,比如书证、音辞、“杂艺”等等,这不仅表明颜之推学识渊博,更昭示了颜家的“家学”。


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颜家庙碑》中追溯至三国时仕魏的先祖颜公若,说他“精《韩诗》、《礼》、《易》、《尚书》,学者宗之”。

颜家累世经学,尤其以“精诂训”、精音韵的为多。

训诂是“小学”(古文字学)之一。“字书”辨字形,“韵书”正字音,“训诂”则是解释字义。

合起来就是“小学”。


颜之推本人就著有《证俗字音》。

颜思鲁,颜之推长子,以经学显名。

颜勤礼,学书法的都听说过的名字,颜之推孙子,也是颜真卿曾祖,“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颜勤礼四兄弟都参与了编订校勘史籍。

颜昭甫,颜真卿祖父,“尤明诂训”,“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每有所注述,必令参定”,“尝得古鼎廿余字,举朝莫识,尽能读之。”

——精通古文字,并得到了伯父的赞赏。

颜昭甫的伯父是谁呢?

——颜勤礼的大哥,颜师古。

学书法的都知道颜勤礼,那么学古代史的也基本会知道颜师古。“《汉书》颜注”的“颜”就是他,他的赞赏很值钱。


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很多“师古曰”


到了颜真卿这一辈,也同样没有忘掉家学。

他在湖州刺史任上,还抽空组织文士编纂《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并且为伯父颜元孙的《干禄字书》书丹刻石。

——仍然不离“小学”。

换言之,颜家历代人都是搞文史研究的,大专业是经史,小方向是“小学”(古文字学,辨字、训诂、音韵等),累世古文字学教授、研究员。

这才是颜家家学。


3


那么书学呢?

《颜家庙碑》中最早提到善书者,要追溯到刘宋或萧齐时期的颜腾之,“善草隶书,有风格”。


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此后工书善书者的名字就多了起来,颜家精研古文字,故而在书学上,擅长篆籀草隶的居多。

颜真卿后期笔法近篆籀,可能也是家学使然。


先祖颜之推并不认为书法是什么要紧事,《颜氏家训》中说:“此艺不须过精”,对某些因为写字好看而被提拔的,耻与为伍,“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他举了王羲之、萧子云、王褒的例子,后世只记得他们写字好,王褒更是要辛苦书碑,这三个人的才华都被善书法遮盖了。

所以,颜家为避免本末倒置,必须坚持的是:小学为本,书法末艺


4


颜家历代精研古文字、考据学,可能与颜之推的经历有关,他历经四朝,辗转南北,看惯浮沉、争斗、战乱甚至杀戮,必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在《颜氏家训》第十二篇《省事》中说:“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他甚至认为那些上书言事的都是“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所谓“直臣”,只不过以谏诤的姿态来求取名利。

颜家要做的是慎言笃学,——“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这可能是《颜氏家训》广被认可和流传的原因之一。


然而颜之推的六世孙颜真卿,屡次上疏指斥阉竖和奸佞,又屡次遭受贬谪。

外任时也不安分,兴修水利,判冤决狱,智擒匪首,更组织义军二十万,抵抗安禄山,克复河北十七郡。

书法随笔之廿二:《颜家庙碑》里说了些什么?

——不但多言,更加多事。


更不必说“颜体”可能家喻户晓,而颜真卿壮阔恢弘的人生,在后世的印象中可能就被淡忘了,颜之推的“唯以笔迹得名”可能一语成谶。

但笔迹保留是幸事,书法发乎胸臆,颜真卿一生跌宕,都必然在翰墨之间流淌漫漶,穿越千年让后人感知,再由书法去纵观书家本人,然后才能真正知道“颜鲁公岂止以书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