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那本書裡到底說了些啥?

這兩天那本蘇世民的書熱賣,各種大佬和這人熱情互動,不少小夥伴讓博主講下他那本書到底是說啥的。


蘇世民那本書裡到底說了些啥?

咱們先說這個蘇世民到底是幹啥的。

這人看名字還以為跟中國有啥關係,其實沒關係,他真正的姓氏應該是“施瓦茲曼(Schwarzman)”,看這個姓氏,就能看出來這人應該是德國搬過去的,而且“Schwarz”在德語裡就是“黑色”的意思,“Schwarzman”可以翻譯為“黑人”,他給自己起了箇中文名叫蘇世民。

這人耶魯畢業,跟布什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雷曼兄弟,對,就是那個2008年已經倒閉了的雷曼兄弟銀行,不過在蘇世民大學畢業那會兒,這個公司如日中天,他也在公司裡順風順水,然後迅速升遷為銀行合夥人,後來跟另一個人合夥,他名字裡不是有個“黑”嘛,另外一個人名字裡有個“石頭”,所以新成立的公司就叫“黑石”。

這個黑石類似於這段時間美劇《億萬》裡的那個公司,給富人,或者其他機構養老金投資。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這都是幹啥的,其實我說幾句大家就明白了,明白了他在幹啥,大家再看他的書寫了啥也就門清。

美國跟中國不太一樣,比如消防員,每個月都拿出一部分錢,放到一個基金裡,將來退休後用,但是如果單純放在那裡,不是有通貨膨脹嘛,這個東西方同理,美元在過去七十年裡損失了87%的購買力,如果你的錢三十年後花,也差不多損失沒了。

所以就需要通過專業公司來打理,你把錢給某些對沖基金什麼的,他們拿你的錢去投資,每年都有收益,爭取跑贏通脹,等到你退休的時候,錢才能夠你養老。

但是這些機構不是幹義工的,他們也需要賺錢,一般叫“2%、20%原則”,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在我這裡投資了一個億,我要這一個億的2%做管理費,明年給你賺了1000萬,機構要拿走兩百萬,也是管理費。這些機構主要是靠這個賺錢。

由於金融機構經手的錢非常非常多,以至於他們稍微扒點皮,就是個天文數字,所以華爾街那些人都是金領,也好理解。

這也是為啥美國前段時間股災,大家痛不欲生,因為大家的養老金什麼的都在股災中遭到了重創。

富人們面臨的問題也一樣,財富也會每年縮水,所以他們也急需有人幫他們打理。

蘇世民和我們之前提到的達利歐,甚至我們熟知的索羅斯,都是做這個的,從富人和機構那裡拿錢,然後再去資本市場上投資,賺到錢後拿管理費。現在這個蘇世民從富人和養老金那裡募集到多少錢呢?5000億,這幾乎是個天文數字了。後續大家看到說XXX管理著多少錢,千萬別以為那是他自己的,他們自己可沒那麼多錢,他們主要是拿著別人的錢去投資。

這客觀上就要求他們這些掌門人有兩個技能:

1、拉客戶;

2、投資賺錢。

我把“拉客戶”放在前邊,因為這個事情是最重要的,直接關係到那些金融機構的生死,因為手裡的錢足夠多,本身就能扭曲市場,而且如果錢多,某一筆投資虧了,還能從其他的項目那裡賺回來,可以保證不下賭桌,而且有錢就可以僱傭牛逼人嘛,讓牛人幫你幹活。

這也是為啥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個銀行都快倒閉了,想混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政府貸款給各個銀行,不過銀行拿到錢後,依舊給那些僱員發了天價獎金,這事遭到了奧巴馬的痛斥,不過痛斥歸痛斥,大家都知道華爾街大佬們最關鍵的事就是留住人才。

也就是說,其他事都好說,可以交給別人去做,唯獨拉錢這事,小錢手底下的人去拉,大錢領導自己去拉。

這就是為啥大家看那本《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主要內容都是給人打交道的,畢竟他的工作,更加接近“企業家”,而不是真去做金融,或者乾脆點,就是個“中介”,那這本書其實就是教大家怎麼做好一個傑出的中介從業人員,只不過他是盤踞在食物鏈頂端的中介。

看他的書吧,整體感覺是返璞歸真,什麼意思呢?

大家不知道有這麼個感覺沒,小時候家長告訴我們,要節儉,要誠實,要有信用,要堅持不要放棄。

等我們慢慢長大了,發現這些生活原則很難堅持,而且堅持了之後就跟個傻子似的,在社會上沒法活。

但是等到人到中年,重新思考這類問題,又開始有了新的理解,比如如果真的一直堅持做一個有信用的人,估計能比現在走的更遠,如果真勤儉持家,現在應該也能攢下不少錢,說不定房子都買兩套了。還有很多放棄了的事,其實當初再堅持一下就好了。

看蘇世民或者達利歐的書,其實都是這個體驗,到了最後,返璞歸真了,道理也就跟小時候老師們教的差不多。

比如:

做一個有韌勁的人,做事就要做到底;

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要誠實守信;

要信任別人;

堅持不懈地對別人推銷你的產品;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不要拖延;

。。。。。。

嗯,基本都是用他自己的角度重新說了一遍那些小時候學到的古老教養,如果我要是剛大學畢業,我也不會相信他說的,不過慢慢做管理也有幾年了,體會越來越深,開始真的相信“小勝在智,大勝在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