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壬辰戰爭是16世紀末中朝日三國之間的一場國際戰爭。它始於1592 年,終於1598年,中國稱之為“萬曆朝鮮之役”或“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或“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豐臣秀吉悍然發動戰爭這一狂妄之舉極大地震驚了明朝。事實上,早在戰爭爆發之前,明朝就已經從源源不斷地收到有關消息。傳送這些消息的,不過是一些無名之輩。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1. 陳申

琉球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定下的十五個“不徵之國”其中一個,自明朝建立以來便嚴守屬國本分,定期朝貢,以受明廷冊封為榮。

1589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琉球國王應其所請,遣使日本向其祝賀。秀吉把琉球這一舉動當作是對自己的臣服,向使者誇口:“明不聽我言,我當發兵伐之。”在準備入侵朝鮮前,豐臣秀吉還命薩摩藩主致信琉球國王,說我現在要徵兵,不過念及你們琉球素來不習軍事,就不用你們出人了,你們只需把“七千人十個月用之糧食”運到坊津,以便轉運朝鮮。還親自寫信給琉球國王:“我明年春天要攻打朝鮮,你記得率兵來會合。如果不聽話,先拿你開刀。”

琉球向來以大明為尊,面對日本這種悖逆的想法,自然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但若是跟明朝告狀,又怕招致日本的報復。琉球君臣很是苦惱,無奈之下只能拖著。這一拖就拖了一年。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恰好此時有一個居住在琉球的福建商人,名叫陳申。陳申是福建同安縣人。1588年,他從漳州出海到琉球從事貿易,途中遭遇海難,又身患重病,不得不滯留琉球。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琉球的長史鄭迥。鄭迥,祖籍福建長樂縣,嘉靖年間曾留學明朝,因此對明朝有著很深的感情。陳申得知了日本要入寇明朝的消息之後,就去找鄭迥商量。鄭迥此時也為這事煩憂。兩人交流了一下信息,陳申堅決表明此事應上報朝廷,既然琉球君臣猶疑不決,倒不如由我去奏報軍情(申願買小船並夷梢,航海報知)。鄭迥一聽,深受感動,便向琉球世子請求:“念天朝厚恩,賜小船一隻並夷梢。”同時為了替明朝爭取準備的時間,鄭迥和陳申散佈消息說:“大明的城郭已經加高三尺,製造了很多攻城的器械,沿海造戰船百萬只,沿山造戰車百萬輛,軍士操練賞罰分明……”

但還未等陳申出發,豐臣秀吉又派人來,令琉球進貢日本,不得前往大明,以免洩露消息。鄭迥見情況緊急,就說服國王讓陳申隨貢船出發,一起前往大明。陳申到了福建以後,立刻奔赴巡撫府邸,將這一情況告知福建巡撫趙參魯。趙參魯隨即將這一消息上報朝廷。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2. 許儀後和朱均旺

許儀後,又稱許三官,江西吉安人。1571年在廣東被倭寇所擄,輾轉流落日本九州薩摩。幸運的是,他憑藉一手精湛的醫術受到薩摩藩主島津義久的寵信,他不但被提拔為御用醫師,而且還成為薩摩藩主的政治高參。此後他定居薩摩,並娶妻生子。

許儀後天生古道熱腸,雖然自己脫離了倭寇的威脅,但想到同胞還在遭受苦難,“恨奸徒引屢擾我大國,擄掠商漁變賣”,遂利用自己與島津義久的密切關係,“脅懼哀告”,使義久下令殺了以薩摩為根據地的海賊首領陳和吾、錢少鋒等十餘人。1587年,豐臣秀吉征服九州,島津義久將家主的位置讓給了弟弟島津義弘,自己身披僧衣出降,到京都“參覲”,許儀後隨行。當時倭寇活動又復猖獗,許儀後趁島津義久覲見豐臣秀吉時,“冒死泣訴”,要求禁倭。秀吉很欣賞他這份膽氣,於是在1588年7月發佈了“倭寇取締令”,除將一部分以日本各島為根據地的一部分海賊“斬首解京”外,還下令“凡船頭代官國主等,有犯賊通倭者,立處嚴科”。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在京都逗留時,許儀後聽到了一些豐臣秀吉意欲假道朝鮮侵略明朝的消息,但他覺得可能是在說大話,便沒有放在心上。1590年,豐臣秀吉命島津氏於次年春天派六員大將、兩萬士兵齊聚朝鮮,攻打大明。許儀後得知這一消息,坐立難安,再三確認這一消息的真假。確認之後開始四處收集消息,並寫成一份陳情書,內容包括六個部分:一陳日本國之詳,一陳日本入寇之由,一陳禦寇之策,一陳日本關白之由,一陳日本六十六國之名,復陳未盡之事。

情報收集好了,可是怎麼送到明朝呢?許儀後既有妻兒之累,又在薩摩藩頗有地位,無法脫身,只能託人送信。九月初三,他從平戶託人送信回國;九月初九,又託一位“新來船主”轉交。但是由於沒有確實把握,不知道書信能否送達,許儀後日夜憂嘆,擔心不已。此時,他的好友朱均旺挺身而出,接下了這份重擔。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朱均旺,江西撫州臨川縣人。1577年赴交趾貿易時被倭寇擄往日本,隨後被賣到薩摩藩的福昌寺,替人抄寫經文。好在第二年他碰到了許儀後,在交談過程中,許儀後得知他也來自江西,於是通過島津義久的關係將朱均旺贖出。此後朱均旺就留在許儀後家中,替他抄寫醫書。朱均旺十分感激許儀後,見他如此煩惱,便表示願意替他送信。

剛好當時有個漳州來的海商林紹岐在薩摩買了一船白麵,準備啟程回家。但此時豐臣秀吉為了即將到來的戰爭,採取了很多管制措施,偷渡變得十分困難。林紹岐的船就被島津義久之弟兵庫頭義弘扣留下來,百般盤問。許儀後勸道:“如果不讓這商船走,那以後誰還敢過來做生意?”義弘這才放行。朱均旺也得以藏身船中,偷渡回國。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1591年9月25日,許儀後報信明朝之事遭在日明人告發,被逮捕。豐臣秀吉怒不可遏,揚言要將許儀後烹殺(新鑄鍋可煎三官)。島津義久和許儀後感情深厚,又不願意出兵大明,為此求助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亦想趁此機會博得島津氏的好感,為將來爭奪天下奪取籌碼,遂應其所請,向豐臣秀吉求情。在此需要說明一下,豐臣秀吉雖然已經是“天下人”,但這個“天下”一半是打下來的,一半是談下來的。德川家康就是談下來的,他的實力僅次於秀吉。德川家康親自寫了一封信給豐臣秀吉,勸他要有容人的雅量。秀吉一方面覺得德川家康說得很有道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給德川家康面子。於是許儀後當場無罪釋放,回了薩摩。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豐臣秀吉晚年喜怒無常、好大喜功的性子。

值得注意的是,許儀後被捕之時,林紹岐的船還沒離開日本。也就是說許儀後被捕之後,並沒有招供他託均旺送信之事。可見他當時已經是橫下心來,捨身報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皇天不負苦心人,幾經波折後,朱均旺所搭乘的船隻於萬曆二十年(1592)正月十六日開船,二月二十八日抵達福建大岞灣。朱均旺將陳情書呈報福建軍門張汝濟,張汝濟隨之轉送京城。此時距離日本攻打朝鮮只有一個多月了。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此後關於許儀後的記載便只有寥寥數條,摘錄如下:

萬曆二十一年(1593)六月,福建巡撫許孚遠遣錦衣衛各色指揮史世用潛入日本收集情報。史世用在福建海商許豫的幫助下,順利達到薩摩,並在那裡見到了許儀後。許儀後引他們會見薩摩老中(宰相)伊集院忠棟(幸侃)。

萬曆二十一年(1593)七月,朝鮮流民吳景僖在日本江古水麻見到了許儀後,對方託他帶回有關日軍動向的情報。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月,巨濟島日軍流行時疫,許儀後奉命前往朝鮮救治。趁此機會,他嚮明軍密報,稱豐臣秀吉並無議和誠意,將於明年繼續侵擾大明,應早做準備(其實明年窺狹大明)。

萬曆二十六年(1598),許儀後將豐臣秀吉已死的消息密送明朝。隨後又親赴朝鮮,配合明軍行反間之事,成功說服當時在朝日軍中實力最強的島津氏退兵。

再往後,就音訊杳無了。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3. 蘇八

蘇八本是浙江台州臨海縣的漁民。萬曆八年(1580),他出海打魚時被倭寇擄到日本薩摩。蘇八最初被賣到寺院打雜,後被轉賣給漳州來的海商。萬曆十六年(1588),蘇八終於攢夠了贖身錢,重獲自由。雖然已是自由之身,但他一個貧民,也沒有渠道回國,只能留居日本,在平戶港賣布賣魚為生。蘇八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之久,期間因為豐臣秀吉征討九州,蘇八被徵召入伍,加入了平戶島主松浦鎮信的軍隊,還見到了秀吉本人。萬曆十八年(1590)九月,在聽聞豐臣秀吉意欲入寇明朝的消息後,這位曾在日軍中效力的明朝人念及自己的妻兒,在漳州海商的幫助下,輾轉回到了浙江台州。回到家鄉的蘇八直奔台州參將衙門彙報日本情況,後在省城杭州錄下供述書,提交給了時任浙江巡撫的常居敬。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壬辰戰爭中的無名之輩

嘉靖以來,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海商與倭寇內外勾結騷亂沿海數十年,導致朝廷大臣對閔浙諸省的海商印象不嘉,還有明文規定嚴禁通倭,凡來往於日本者,皆有倭寇之嫌。因此陳申和朱均旺在奏報倭情時都被關押審查。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會有這樣的遭遇嗎?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回來了——雖千萬人,吾往矣。許儀後和蘇八也是同理,無論是收集情報還是偷渡回國,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他們的所思所為,完全是出於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我們的民族,從來不缺乏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