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老人小孩靠吃有機蔬菜,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

讓我再次說說畬溪,完全不是因為祖父在這裡。從事電子商務進農村講師工作,到過不同的村接觸過不一樣的村民,而這裡保留的一些東西,讓我有了很多思考!高海拔的山裡人,同樣的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同樣的也算空心村,同樣田間耕種。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告訴了我們,貧窮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懶惰,我們不爭做貧困戶。畬溪,有依山靠水的雄性,有先民生存的剛強。田在溪邊,人在耕種,畬溪之處,那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根所在的意義。這句話真沒錯!

幾個老人小孩靠吃有機蔬菜,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

丘陵山區,丘丘相接,好像魚鱗,略呈階梯形狀梯田。小的只要1平方米,耕種收割困難,但見不到一丘荒田,同是大山生活,都是雙手雙腳,留守的也都是老人、孩子,這裡確有數不清的洋房(每棟都有150-200平米一般都是3層),能賺錢能存錢能建漂亮的房子,最欽佩的是還能保留祖宗留下田地不荒。要勤勞,只要勤勞一切不利的因素都可用它去彌補,勤勞可以鍛煉出你的智慧、毅力、信心、信任。

幾個老人小孩靠吃有機蔬菜,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

山頂頂上(從這個角度不明顯)空氣新鮮,其實我想偷拍,被大伯發現朝我微笑:還幫我拍照?我也笑了。他屬於留守村裡的“年輕人”,瞭解到他有3個孩子大學畢業都參加了工作,不習慣深圳生活就和老伴回到山裡。水田面積太小使用農機不方便,只能一鋤一鋤的翻田,年復一年。他說:”現在國家政策好,郵寄快遞方便,我要再家裡多種點有機菜,可以寄給深圳的孩子,他們的同事都喜歡吃?”

幾個老人小孩靠吃有機蔬菜,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

畲,是指火耕,焚燒田地裡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指粗放耕種的田地。田野裡面隨處可見的是一堆堆農家肥。大部分家裡都養著牲畜牛、羊,平常老人放養,假期一幫小孩一起放。原始的耕作方法,讓他們祖祖輩輩享用的都是綠色健康的食材,哪怕生活環境、醫療條件、高強度的工作量、遠距離的步行他們的身體都能吃得消。關鍵跟這些有機地裡長的食物關係吧。上次發的頭條裡面白髮蒼蒼的老人都有80多歲了還到處去撿乾柴。強調的是,農家肥的使用保護了土質沒被破壞。

幾個老人小孩靠吃有機蔬菜,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

見此圖,確實已是山頂。最後說說電商進農村吧,發展農村物流、加快農產品流通、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你們那裡有了嗎?2017年10月24日鄉村振興戰略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未來的幾十年農村、農業、農民會發生大變化,生活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們千萬別掉隊!當城市的人們紛紛往農村搬遷、居住、養老,家家戶戶有個獨立的農家小院的時候,這個鄉村才是美麗的,這個社會才是最有希望的。#扶貧達人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