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從《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第七期開播後,網上一直熱傳小S被信懟哭的話題。

不過看完這期,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信懟小S做歌手沒有用盡全力,小S委屈啜泣。而是信和小S在教育孩子上的探討。

小S說:“我女兒現在還會覺得,明星的工作真的好好當,又可以賺錢,她說她好想跟我一樣。我就說不是這樣,拍戲也很辛苦吧啦吧啦...可這麼一說,又好像變成我在教訓她,父母一旦用教訓的口吻,小孩就聽不下去。“

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信說:“這種需要你的父母跟她講,媽媽在外面工作有多辛苦,然後你回來告訴她,沒關係。讓她覺得你很堅強,讓她感動,而不是去教訓她。”

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顯然,兩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樣。小S比較坦率,想用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告訴女兒她的想法是錯誤的。信則偏向於用行動引導女兒,讓她自己感受、明白、作出評判。

在如何給孩子們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他懂得引導和給時間讓孩子自己感受、思考、判斷再作出決定,這比苦口婆心灌輸思想要來的智慧和高級。

01

為什麼說高級呢?

拿我小時候來說,沒少聽父親的教導。他用盡全力想把自己總結下來的經驗告訴我,怎麼做是對的,什麼選擇是正確的。

然而,更多時候我只是單純地聽完,並沒有理解他話裡的含義。從我有限的生活經歷來看,這些所謂的正確道理,我還沒有能力消化。理解,全靠臆想。

後來做了媽媽,漸漸地才明白講道理確實是項技術活。講的好,孩子能吸收百分之二十,講不好等於浪費口舌。

因為,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強硬把思想灌輸給他們,孩子的大腦未必會照單全收。

比如,小S給女兒苦口婆心講自己的不易,看似是“告訴女兒一個道理”,實際是在“灌輸說教”。

同樣是讓孩子明白明星的不易,信的做法就智慧一些。

他不會親口跟孩子說自己多麼多麼辛苦,別的明星多麼多麼不易,所以你不要做明星。而是通過讓孩子看到和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事,讓孩子自己覺察原來明星並不好當。

前者是你灌輸給孩子一個道理,後者是孩子自己覺知一個道理。

這就是為什麼說他智慧和高級的地方。

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02

道理不是靠說明白的,是要孩子自己覺知。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過一個故事。她女兒圓圓高中時有段時間很迷CD機,經常一邊聽歌一邊做功課。

尹建莉擔心戴耳機會分心影響學習,就跟圓圓講道理:“高中的作業和小學的不一樣,不是為了完成,而是為了在寫的過程中思考和理解。”

第一次說,圓圓只說她知道了,並說她自己覺得不影響學習。過了幾天,尹建莉看她還是天天帶著耳機寫作業,有些忍不住了,就又說圓圓。

這次圓圓不耐煩了,怪尹建莉嘮叨,還說自己知道怎樣才好,讓她不要管了。

經過兩次提醒,尹建莉開始自省:會不會是圓圓圖新鮮,或者學習上有壓力,想聽音樂緩解;又或者是圓圓可能真的喜歡音樂呢...所以她和圓圓爸爸互相提醒,管住自己嘴,不再去說這件事。

不久後,圓圓學習時不再聽音樂了。尹建莉問她,為什麼不聽了?圓圓說一邊聽音樂一邊寫作業確實是會分心,不想學習時被打擾。

尹建莉從一開始擔心,到中途自省決定不再插手女兒聽歌的事,再到後來圓圓的自我覺知。

這個過程,尹建莉告訴了我們一點:

不管,不說教,就是最好的管。

讓孩子自己體會覺知出來的道理,才具最大說服力。

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03

你可能會疑惑,不管,孩子認知能力有限,難道要看著孩子犯錯嗎?

恩,當然不是。

我們可以換個做法,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對錯。比如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不斷把問題扔回給孩子,讓他思考悟出答案。

所謂蘇格拉底式提問,說白了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通過提問回答的對話方式,幫孩子把事情和道理梳理清晰明白。

比如我常用的蘇格拉底“澄清式提問”,有一回,女兒逛商場時,看中了一盒黏土,而黏土我們家已經有了。所以我沒有答應,她就有點不高興。

我開始用提問引導她:

“你是想要那個黏土是嗎?”“是的,我想要”“你可以說說這盒黏土和家裡那盒黏土的區別嗎?”“家裡的不好玩了,這盒好玩”“可以說的具體點嗎?”“家裡的舊了,這個新一點”“你覺得黏土不好玩,是太舊了是嗎?”“嗯,是的”“舊的黏土能做小斑馬嗎?”“可以呀”“新的黏土呢?”“也可以做小斑馬”“新的黏土和舊的黏土都能做小斑馬是嗎?”“嗯...."

經過一翻提問回答,明顯女兒的情緒平復很多,她最後給我的說法是:“那我把舊的那盒用完了,就來買這盒新的,可以嘛?”我說好。

提問是在引導孩子思考,不同於我們直接灌輸她思想,她的答案都是她自己思索之後說的。

而這個過程,我們不需要給答案,只要緊扣問題,不斷給出線頭,引導孩子去找答案。

這是讓孩子自己覺知道理的辦法。

小S被信懟哭: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我站信這邊

04

給孩子講正確的道理,是每一位父母都在做的事。不管用什麼方式,我們要的結果是讓孩子“明白道理”。

“明白道理”還需要孩子自己思考覺知才是有效的,灌輸和說教是強行讓他們認同我們,這有控制、勉強孩子的嫌疑。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要讓孩子“明白道理”,最應該做的是激發孩子大腦去思考,自我覺知。除此之外,還需要給他們提供機會體驗和實踐,從經驗中獲得道理。

以上共勉。

作者:窈小窈,自媒體人,心理諮詢師,4歲女孩的媽媽。養育孩子,更是修行自己,希望能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你,找到我自己。公眾號:窈小窈(yaoxiaoyao-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