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消费券”,应量力而行

发放“消费券”,应量力而行


背景链接

日前,江苏南京、山东济南、浙江宁波等地宣布向市民发放消费券,河北、辽宁等地政府还专门发文鼓励发放消费补贴,一时间“消费券”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有舆论认为,发放消费券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也有观点认为,在地方财政自身压力较大情况下,大规模派发“消费券”或“消费补贴”的做法不太实际,容易造成财政过度透支,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中公解读]

无论是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更好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齐抓共促扩大消费已成各方共识。当务之急,就是要在落实好既定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分级分类复工复产,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通过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综合分析]

作为经济特殊时期政府发放的一种专用券或支付凭证,发放消费券的本意在于刺激消费、提振信心。因消费券只用于特定领域且有一定期限,其对相关行业的支持精准直接,容易见效。从这个意义上看,发放消费券已成为特殊时期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采取了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的措施,旨在通过引导刺激被抑制的消费,推动形成现实购买力,帮助第三产业尽快渡过难关。

从短期看,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够刺激短期消费回升。作为应对疫情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相信随着这些举措落地实施,会对当地恢复消费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消费券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刺激手段,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抬高了需求拉动型通胀风险等。对此,要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效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