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一鳴驚人

【清風典歷】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mp31:50

來自啄木鳥 Zhuomuniao

【譯文】

楚莊王臨朝執政三年,沒有發出過政令,沒有處理過政務。右司馬侍候在他的旁邊,用隱語的方式對莊王說:“有一隻鳥棲息在南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飛也不叫,默默無聲,這是什麼名堂?”莊王說:“三年不展翅,將因此使羽翼得到生長;不飛不鳴,將因此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沒有飛翔,一飛就必定直衝雲霄;雖然沒有鳴叫,一鳴叫就必定驚動世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過了半年,莊王就親自主持國政,廢除十件不合理的事,興辦九件急需辦理的事,誅殺了五個大臣,任用了六個沒做官的讀書人,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又起兵征伐齊國,在徐州打敗了齊國,在黃河與衡雍之間戰勝了晉軍,在宋國會合了天下諸侯,於是稱霸天下。莊王不讓小事妨礙他的長處,所以能成就大名;不過早地顯露出來,所以能建立大功。所以《老子》說:“貴重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宏大的樂章不輕易發出聲音。”

【品讀】

楚莊王的治術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去世後,年齡尚不足20歲的莊王即位。當時的楚國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剛上位就面臨這樣複雜的局面,莊王只好採取以靜觀動的對策,表現出一副不問政事的模樣。右司馬不明就裡,以為楚莊王真的不作為,於是以隱語的方式進行諷諫。這裡的“隱語”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文學樣式,類似於後來的謎語。雙方對所要表達的意思都不明說,而是通過層層的設喻委婉地表達出來,相互心領神會。這裡的“不翅不飛不鳴”的大鳥就是謎面,而楚莊王所說的“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也是對謎面的進一步解釋。這背後的意思是不好明說的,所以雙方都採取了含蓄委婉又饒有趣味的對話方式。當然,結果也是非常的理想:楚莊王在“不飛不鳴”的幾年裡,把各種情況瞭解清楚,然後雷霆出擊、對症下藥。此後的楚國蒸蒸日上,莊王也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終成一代霸主。

“一鳴驚人”的故事,也有不同的傳本。這裡的勸諫者“右司馬”,《史記•楚世家》中記載為“伍舉”。而在《滑稽列傳》中,則乾脆是淳于髡諷諫齊威王的事: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故事的情景、內容都差不多,可見這樣的故事在當時已經廣為流傳。不過,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卻有所不同。

韓非這裡要闡釋的是老子所說的“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老子的本意,是以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來說明,真正的大道就是無為。可是韓非卻特別側重於“大器”的“晚成”,特別強調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強調不貿然行事、不輕舉妄動,特別是不能輕易顯露個人的意志——這顯然已是君主的“治術”了。在韓非看來,“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這就是楚莊王的“治術”。

說得再通俗一些,“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其實也是一種處事的謀略。《易經•乾卦》說“潛龍勿用”,意思是在事情發展之初,實力尚弱,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舉妄動。韓非所說,與此也有類似。(阿陽)

【清風典歷】一鳴驚人

蛇床子

蛇床子:雙懸果細小,呈橢圓形,長2~4mm,直徑約2m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氣香,味辛涼,有麻舌感。解毒殺蟲、燥溼、祛風。用於外治外陰溼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溼疹疥癬、寒溼帶下、溼痺腰痛、腎虛陽痿、宮冷不孕 。主產河北、廣西、浙江、山東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