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孩子,可為什麼還總是在言語上傷害孩子?值得父母反思……

假想一下,當你在廚房做飯,孩子在你的旁邊玩耍,一會兒打開櫃子,一會兒玩米,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孩子把碗打碎了,情急之下,你會對孩子說什麼?我想很多媽媽脫口而出的都會說:“你在幹什麼阿?要你不要調皮,坐著不動就是不聽,看把碗給打碎了吧!”可是仔細想想,你是真的想要說這句話嗎?

之前看過一個報道,一名9歲的男孩,因為撞破了學校的玻璃,而選擇了自殺。撞破學校玻璃這件事情很大嗎?父母的責罰會很嚴重嗎?顯然都不是!孩子自殺父母肯定是傷心欲絕的,但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可能是孩子的父母平時過於嚴格,孩子不知道父母會如何懲罰他,所以才選擇了死亡來解決。最悲哀的是,平時父母無心的責罵和恐嚇,孩子卻悄悄地當了真。如果孩子知道父母會幫助他把麻煩解決好,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我們愛孩子,可為什麼還總是在言語上傷害孩子?值得父母反思……

沒有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我們總是習慣性責罵孩子,卻忽視了我們真正想表達的情感。正如文章開頭的案例,當孩子打碎碗碟時,你的想法真的是要去責怪他嗎?還是想安慰當時害怕的孩子?每當孩子玩的高興時,我的腦海裡卻總能浮現出一些危險的畫面,比如她在床上蹦蹦跳跳,我就擔心她不小心摔下床嗑出血,然後就大聲對她嚷嚷:“快點給我下來,不要蹦噠了。”她拿著筆亂跑,我就擔心她摔倒的時候被筆給戳到,然後就大聲地告訴她:“把筆給我放在那,不要拿著跑啦!”諸如此類的話太多了,可是我們真的想對孩子說這些嗎?

我們真正想對孩子說的是:“寶貝,不能在床上蹦,這樣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蹦的太快,很容易扭到腳也容易掉下床。這樣你就很痛的,媽媽也會很難過的。”“寶貝,拿著筆亂跑很危險的,你摔倒的時候可能會戳到自己,這樣你會很難受的。”“你玩抽屜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夾到自己的手。”

我們愛孩子,可為什麼還總是在言語上傷害孩子?值得父母反思……


當我們用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習慣用責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擔心時,孩子從中又是否會明白我們真正的想法?答案很顯然,孩子是不知道的。他們無法總我們的語氣中接受到關心和愛,只是知道我又要被捱罵了。

做父母的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會把孩子推離我們。有時候我們還會開玩笑的對孩子威脅“你再不聽話,我們就把你扔出去,不要你了”。在孩子的心裡,他分不清真話假話,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所以不要吝嗇我們對孩子的愛,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我很擔心你”,“爸爸媽媽會一直支持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我們明明很愛孩子,卻總是在不斷地傷害孩子。我們渴望給孩子安全感,卻又不斷地瓦解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我們總是著急去管教孩子,卻不關心他遇到了什麼事情,需要怎樣的幫助,也不關心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正因為如此,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向我們尋求幫助,而是想著如何不讓父母發現。當孩子認為你無法給予他需要的關心和幫助,那他又怎麼會向我們開口求助?

我們愛孩子,可為什麼還總是在言語上傷害孩子?值得父母反思……


情侶之間尚且還需要甜言蜜語來說明你愛我,為什麼對我們的孩子卻說不出口呢?孩子也是需要你的甜言蜜語,明確的告訴他你愛他。每個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正是他遇到問題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也是孩子最需要你的愛的時候,耐心的陪在他身邊,幫他解決困難。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是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確認你的愛,確認你是否依舊愛他。也是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著急去吼他,而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擔心,把自己擔心和愛說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愛孩子,可為什麼還總是在言語上傷害孩子?值得父母反思……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而父母的愛則是孩子最有力的翅膀。

我是丸子媽,一個“不急不躁”的孩子媽。

本期話題互動:在孩子犯錯時,你會責罰孩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