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自从我们这一代人当了妈妈后,朋友圈基本就是晒娃,要么晒宝宝的新奇想法,要么晒宝宝的可爱照片。这一晒,各种文案就热闹起来了,有"你笑起来真好看"的网络用语,也有"今天宝贝真乖"这样温柔的话,更有夸孩子聪明伶俐鼓励式的语言。像我朋友圈里就有一位家长经常夸孩子聪明,比如孩子搭积木搭得好的时候,孩子说话讨家长欢心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拿小红花的时候。虽然这位家长只是一周发一条朋友圈,但是总令人感觉她无时无刻不在夸自己孩子聪明。有些人就评论说:"好棒啊!"、"要是我家孩子有你一半聪明就好了!"家长就回复:"平常多鼓励鼓励就好啦!我夸她也是为了鼓励她。她聪明也是被我夸出来的。"

这位孩子真的聪明吗?我不能贸然断定。可是这样夸奖孩子聪明,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像这位家长经常夸孩子"聪明",孩子就真的能聪明吗?其实不然,长期夸孩子容易使得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反而害了孩子。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固定思维:思维定势的一种,成长型思维的反面

思维定势即思维惯性,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之后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的思维路线。比如有一次孩子们做灯笼,有位孩子佳佳很快做好了,但其他两位孩子六六、虫虫在最后一步的时候总是不能做好。有位忙完了过来看到佳佳做的就说:"佳佳做得真不错呀!"六六听到了抬头看了一眼佳佳的灯笼,然后继续低头做,虫虫听了之后就立刻把刚才做的灯笼揉成一团。后来我和孩子们聊天发现,六六当时的想法是:"别人做的好,我再努力努力也能做好!",而虫虫的想法是:"我就是做得不如别人好!"这两位孩子的思维路线不一样,如果长期以往孩子都以这样的思维线路看待周围的事情,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具体体现在行为处事上是淡定还是急躁,是乐观还是悲观。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经过数十年研究之后,在《终身成长》指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我可以学习新事物,但我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无论我的智力水平怎么样,我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总的来说,拥有固定思维的人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生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基本没有太大的意义;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改善。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经常夸孩子聪明,孩子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

根据拥有固定思维的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夸孩子聪明,就是在促进孩子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是天生的聪明。卡罗尔·德韦克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研究,发现总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倾向成长型思维模式。

究其原因,常被夸"聪明"的孩子会更容易认为人的才智是天生的,如果自己当下做不到就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不够优秀。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自觉地轻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常常被夸赞聪明的孩子都后来都变得"笨手笨脚"起来。不是因为他们真得变笨了,而因为自己长期被父母评价为"聪明",在做下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束手束脚,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失去"聪明"这个评价。或者将父母"聪明"的夸奖作为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因为一次失败不再被夸之后就开始紧张起来,随后发挥得就不如以前,自己没有听到"聪明"自己就更紧张了,觉得自己不如以前,也觉得自己很差劲。

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孩子被夸赞聪明他们就开始畏惧恐惧,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东西会对自己聪明这个评价有威胁,就会选择放弃。

固定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固定了孩子的一生

有人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性格由思维模式决定,有些人只拥有固定型思维,就较为消极地对待挫折和其它事情。有些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就较为积极地面对挫折和其它事情。因此,与其说从孩子性格看到孩子的一生,不如说从孩子的思维模式看到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固定思维型的孩子。因为固定思维型给孩子带来以下不好的负面影响,使得孩子的一生看起来更少绽放光彩、发挥潜能的可能。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1)忽视对自己不利的消息,阻碍孩子向前发展的脚步。

当孩子做的好我们总是表扬孩子很聪明的时候,孩子只会看到自己做得好的一方面,也只会认为做得好是因为聪明。孩子小小年纪根本不懂去分析自己做得哪里好哪里不好,一般大人说好就是好大人说坏就是好。如果我们只靠孩子聪明,孩子看不见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真正的原因,也看不见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和原因,这样一来孩子做这一件事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一旦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发现其他孩子做事比自己出色,就会觉得失败、焦虑、自卑,甚至毫无动力去改变自己。

(2)认为犯错误就是失败,这样刻意规避容易出现危险。

因为做好一件事能够带来聪明这样好的评价,所以孩子们就把聪明和成功联系起来。如果自己犯错了,自己就会觉得不够聪明导致失败。因为害怕"犯错"害怕"失败"害怕听到除了"聪明"的消极评价,做错了事不敢和家长说,最后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有的孩子打烂了碗怕家长说自己"笨",便自己收拾却将自己的手刮伤,有的孩子在外面摔倒被铁锈刮伤怕家长说自己"蠢",隐瞒起来最后导致自己破伤风。小时候可能是身体上的危险,长大后可能是心灵上的危险,因为孩子长大后由于刻意规避犯错导致自己不能够有所成长,孩子便觉得自己人生糟糕透了。

(3)虚荣心更为强烈,经常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当孩子经常被父母评价为"聪明",会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但外人不一定评价自己"聪明",他就会觉得常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孩子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是在意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就会导致孩子不能真正学到东西。有些孩子小时候很聪明,能够轻松学会各种知识,但随着初中学业难度增加就觉得有些吃力,不再收获"聪明"的评价。这时候,他们只是想着自己不够聪明,而不是关注自己有没有努力。此外,孩子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难以专心学习知识,便难以真正地成长。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鼓励式教育不等于纯夸奖,应避免孩子形成固定思维

夸孩子聪明,是从现代开始流行起来的教育方式之一。因为一些教育专家提出"鼓励式"的教育,避免"棍棒教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可置否,夸孩子有时候的确能鼓励孩子,但是鼓励教育不等于夸奖孩子。我们平时应该恰当使用鼓励语言,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避免孩子形成固定思维。

(1) 懂孩子是正确鼓励孩子的前提。

有些孩子较自卑缺乏鼓励,有些孩子过于自负缺乏指正。虽然鼓励是教育中必备的一个方式,但对不同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就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这才能使得鼓励发挥效果。懂孩子,既要从平时对孩子言行观察而知,也要从平时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懂孩子。懂孩子,我们就可以明白孩子什么时候需要鼓励表扬,懂孩子,我们就不会盲目表扬孩子使得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2)赞美孩子讲方法讲技巧,重过程轻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的表扬孩子不要敷衍地说"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应该描述下孩子的行为再加上自己的感受,以及一定的评价词。比如孩子帮忙做家务,我们可以说"今天宝贝帮家里做家务,真是妈妈的好帮手,妈妈觉得很开心。"当孩子搭好乐高,我们不要简单地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今天搭得和以前的又不一样了,是不是思考过要这么改呀?"如果孩子收获活动中的好成绩,我们要重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直接说"做得不错!"。另外兴趣爱好上有所成就不用说"你真聪明",如果想继续激励孩子可以说:"你在这件事上挺专注的,继续专注下去可以学到更多,也能收获更多快乐。"

(3)评价孩子某些事情的时候,注意引导孩子认知自我、认知好坏。

我们的评价,影响了孩子对一件事的认知。如果我们觉得孩子做得不好,孩子也会觉得这样做不好。因此,我们评价有关孩子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做到谨慎、客观,态度认真诚恳。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除了表扬下这件事上做得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具体细节上给出更好的建议,这样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做到尽心尽力,而不是敷衍了事。


家长常夸孩子聪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家长要警惕

要想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除了在夸奖上避免让孩子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平时还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及自我表达的机会,更要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我们不能阻止孩子即将面对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可以陪伴他并教会他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模式去面对一切。

我是奶瓶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