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16)


無用之用

“無用之用”的意思是:沒有用的用處才是最大的用處。典故出自戰國時宋國人莊周的著作《莊子·人間世》。《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莊子在該篇中講了一個故事:“南伯子綦(人名)遊乎商之丘(即河南商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套四匹馬的車)千乘,隱將芘(pí,蔭庇的意思)其所藾藾(lài,廕庇)。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彎彎曲曲的樣子)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指木心)解而不可以為棺槨(“槨”字的異體,外棺);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chéng,酒醉),三日而不已(止)。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感嘆聲)神人,以(如,後來寫作“似”)此不材!’宋(宋國)有荊氏(地名)者,宜楸柏桑。其拱(兩手相合)把(一手所握)而上者,求狙猴之杙(yì,小木樁,用來系牲畜的)者斬(砍伐)之;三圍四圍,求高明(指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之麗(棟,即屋之中梁)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shàn)傍(指由獨幅做成的棺木左右扇)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指祈禱神靈以消災)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指鼻孔上仰。古人以高鼻折額、毛色不純的牲畜和痔漏的人為不潔淨,因而不用於祭祀)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沉入河中以祭神)。此皆巫祝(巫師)以知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這個故事是說:有個叫南伯子綦的人在商丘遊樂,看見一棵出奇的大樹,上千輛駕著四馬的大車廕庇在大樹的樹蔭下歇息。子綦吃驚地說:“啊!這是什麼樹呀?這樹一定有特異的材質吧!”他仰頭觀看大樹的樹枝,彎彎扭扭的樹枝並不可以用來做棟樑;低頭觀看大樹的主幹,樹心直到表皮旋著裂口,不可以用來做棺槨;用舌頭舔一舔樹葉,口舌潰爛受傷;用鼻子聞一聞氣味,使人像喝多了酒,三天三夜還醒不過來。於是說:“這原來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木,以至於長到這麼高大。唉,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就像這不成材的樹木呢!”宋國有個叫荊氏的地方,很適合楸樹、柏樹、桑樹生長,樹幹長到一兩把粗,做系猴子的木樁的人便把它砍去;樹幹長到三四圍粗,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尋求建屋的大梁便把它砍去;樹幹長到七八圍粗,達官貴人、富家商賈尋找整幅的棺木把它砍去。所以它們始終不能終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這就是材質有用帶來的禍患啊!因此古人祈禱神靈消除災害,總不把白色額頭的牛、高鼻折額的豬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奠。這些情況巫師全都瞭解,認為他們都是很不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在同一篇文章裡,莊子又講了一個故事: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看見一棵被世人當作神社的櫟樹,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用繩子繞著量一量樹幹,足有十丈粗,樹梢高臨山巔,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分枝,用它來造船可造十餘艘。觀賞的人群像趕集似地湧來湧去,而一位匠人卻連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樹旁看了個夠,跑著趕上了匠人石,說:“師傅啊!自我拿起刀斧跟隨您,從不曾見過這樣壯美的樹木呢。可是先生您卻不肯看一眼,一直不住腳地往前走,這是為什麼呢?”匠人石回答說:“這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壽延。”夜裡,匠人夢見社樹對他說:“你將用什麼東西跟我相提並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如果我是可用之木,早就被人砍伐掉了。再如果樹,果實成熟後,大的枝幹被折斷,小的枝丫被拽下來。這就是因為它們能結出鮮美果實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終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來了世俗人們的打擊。各種事物莫不如此啊!而且我尋求沒有什麼用處的辦法已經很久很久了,因為無用才保住了性命,無用成就了我最大的用處。假如我果真是有用,還能夠獲得延年益壽這一最大的用處嗎?”

“無用之用”是莊子多次借寓言講的辨證道理,含義深刻,後來就成了成語。

例句:“莊子有云:‘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故能成為大用。’這是對哲學‘無用之用’的最好詮釋。‘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正是哲學的精髓所在。”(張建明:《常思哲學的“無用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