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強信心 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現場 | 強信心 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2020年一季度信息發佈會

4月22日上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線上2020年一季度信息發佈會。鋼協黨委書記、疫情應對領導小組組長何文波,副會長、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成員、穩投資工作組組長遲京東,副會長、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成員、穩經營工作組組長屈秀麗,副會長、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成員、穩市場工作組組長駱鐵軍出席了發佈會,對中鋼協一季度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現代物流報》等30多家國內主流媒體的記者在線參會。

現場 | 強信心 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信息發佈會現場 (攝影 梅松)

一季度,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線應對,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產品供應保障有力,運行總體平穩。同時,行業也面臨需求下滑、庫存偏高和鋼材價格下跌、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等困難。

一季度鋼鐵行業運行情況

鋼鐵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鋼鐵生產是典型的熱態連續生產流程,基本上不存在復工復產的問題。2月下旬後,隨著交通運輸逐步恢復和國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的落實,鋼鐵企業基本恢復正常生產。4月19日,鋼協監測的191家企業中,在產企業178家,因疫情影響停產或暫未復產企業13家。

鋼鐵生產保持平穩。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全國累計生產粗鋼23445萬噸、同比增長1.2%,日均產量為257.64萬噸、同比增長0.09%;生產生鐵19974萬噸,同比增長2.4%;生產鋼材(含重複材)26742萬噸,同比下降1.6%。

3月份,全國粗鋼產量為7898萬噸,同比下降1.7%;日均產量為254.77萬噸,同比下降1.68%,比1-2月份下降1.19%。

鋼材出口下降,進口有所增長。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429萬噸,同比下降16.0%;進口鋼材318萬噸,同比增長9.7%。3月份,全國出口鋼材648萬噸,同比增長2.4%;進口鋼材114萬噸,同比增長26.5%。

庫存大幅上升後緩慢回落。一季度,鋼材庫存先大幅上升。截至3月上旬,鋼協監測的鋼廠庫存為2141萬噸, 20個城市5種鋼材社會庫存為2021萬噸,均超過歷史峰值。3月中旬以後,隨著下游需求釋放、物流暢通,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均逐旬下降。

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一季度,鋼協監測的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為101.69點,同比下降5.7%。其中,長材指數平均下降6.1%,板材指數平均下降5.6%。從分月情況看,鋼材價格呈現持續小幅回落的走勢,其中1月末為105.48 點,2月末為100.39點,3月末為99.21點。

企業效益大幅下降。一季度,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銷售收入8916億元,同比下降5.6%;利潤總額183億元,同比下降50.8%;銷售利潤率為2.05%,同比下降1.89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實現利潤58億元,環比有所增長。

行業運行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鋼鐵需求下滑,價格持續走低。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主要用鋼行業各項指標同比均大幅下降,鋼材消費下滑。其中,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7.2%,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19.7%,汽車產量同比下降45.2%,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7.3%。需求下滑,供給保持穩定,鋼材市場供大於求,致使鋼材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截至4月第二週,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降至96.86點,是2017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比今年初累計下降8.71%。

二是國際疫情蔓延,出口面臨壓力。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16.0%,而2019年全年為下降7.3%,降幅進一步擴大。3月份以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海外鋼鐵需求驟減,鋼鐵產品出口接單困難。同時,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出口下降,鋼材間接出口也受到較大沖擊。

三是庫存持續高位,影響後市平穩運行。今年,鋼材庫存峰值大幅提高。雖然庫存從3月中旬開始下降,但截至3月末,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分別為1807萬噸和1906萬噸,仍高於往年同期水平。庫存持續高位,影響後市平穩運行。如果企業生產強度超過市場需求,去庫存的過程將十分艱難,高庫存可能成為今年鋼材市場的常態。同時,高庫存佔用大量資金,影響企業資金週轉。

四是礦價與鋼價走勢背離,降本增效難度加大。據海關總署數據,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2.6億噸,同比增長1.3%;進口平均價格為90.59美元/噸,同比上漲11.7%。同期,鋼材價格同比下跌5.7%。進口鐵礦石價格走勢和鋼材價格走勢背離,給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帶來較大壓力。

行業面臨形勢和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宏觀政策更加積極,國內市場需求將逐步恢復。隨著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國家對沖疫情影響的宏觀政策力度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深化,“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將為鋼鐵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大幅下滑。考慮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下降3%,比今年1月份預測的增長3.3%下降6.3個百分點。國外疫情對我國鋼材出口的影響將在二季度集中顯現,尤其是製造業用鋼面臨再次下降的風險。

總之,全球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但疫情衝擊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國經濟展現出巨大的韌性。隨著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主要用鋼行業將加速復工復產,國內鋼材需求逐步恢復,預計二季度環比將明顯增長。

下一階段,鋼鐵行業要繼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要堅持“底線思維”,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切實增強信心,充分利用我們制度有優勢、政策有空間、市場有潛力、產業有基礎、投資有方向、改革有目標的有利條件,抓住戰略機遇,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高質量發展。具體來看,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千方百計地維護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穩定是鋼鐵行業共同的願望。一方面,呼籲鋼鐵企業要對市場形勢保持清醒認識,加強行業自律,按需組織生產,形成維護市場穩定的合力;另一方面,加強與上下游行業溝通,秉持互利共贏、相互支持的理念,加強產業鏈協同,共同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鐵礦石和鋼鐵市場秩序。

第二,毫不動搖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過近幾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但鋼鐵去產能成果尚不牢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仍十分緊迫。要持續保持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新增產能行為的高壓態勢,積極配合開展舉報核查工作。科學決策投資方向,防止盲目大舉新建鋼鐵產能,警惕再次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風險。

第三,持之以恆地開展對標挖潛工作。面對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壓力,鋼鐵企業應主動適應市場變化,變壓力為動力,通過規範管理、系統優化深挖企業內部潛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資金管理,防範資金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整體運行效率。

第四,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發展和智能製造。加快推進並高質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加強環保設施的運行管理,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做出努力。抓住國家加快以5G、大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推進鋼鐵研發、製造、運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與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鋼鐵智能製造新業態,培育鋼鐵工業發展新動能。

第五,有條不紊地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鋼鐵行業要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構建分工協作、有效競爭、共同發展的創新格局,注重提高協同應對市場危機的能力,打造不同層級的優勢企業集團,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區域號召力、專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促進國際間產能、技術、節能環保以及管理等合作和進步。

第六,集中精準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瞄準關鍵短板發力,加大投入、啃“硬骨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和產品。配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強化鋼鐵材料基礎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術研發。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技術的擴散功能,實現創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產出。

監製:志軍

文字:王茜

版式:老李

權威行業全媒體

010-63452041

13701074918

現場 | 強信心 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現場 | 強信心 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應對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聲明

現代物流報微信公眾平臺所發佈的文章,除本報記者原創外,亦含有各大媒體、互聯網平臺推薦作品。如圖文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歡迎廣大朋友及作者直接投稿給我們!

電話:400056569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