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相對來說,照顧低齡寶寶雖然辛苦,但其他方面還是比較省心的。寶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父母一個眼神,就能讓他們瞬間老實下來。

然而,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步入校園,接觸到更多同齡小朋友以及成年人,模仿力強的他們也可能會被帶偏。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後自然就好了,便忽略了初期管教。

孩子做錯事不用承擔責任,甚至還得到父母的偏袒,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錯誤認知,導致性格越來越乖張叛逆。

的確,對孩子我們不應該要求過高,但也不能放任那些不好的性格苗頭髮展下去,該管教的一定要管教,否則等他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案例

前段時間聽說老家遠房表嬸家的事情,挺有感觸的。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表嬸和丈夫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可他們的孩子由於在學校打架滋事,去年就輟學了,初二都沒讀完。

後來一直待在家裡無所事事,高興了就和一幫朋友吃喝玩樂,甚至有時到半夜才回家,表嬸完全管不了。

仔細追問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著的,表嬸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前幾年才回家。

大概是老人們對這個唯一的孫子很寵溺,因此便養成了說一不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平時他提什麼要求,父母不答應,就會摔東西、和大人對罵,甚至離家出走。

表嬸覺得虧欠孩子,而且現在年紀不大,長大後自然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也就儘量滿足了。

誰知道孩子後來變本加厲,甚至有次爸爸管教他時還打了起來。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其實,事情會演變成今天這個地步,就在於沒有及時糾正孩子小時候的錯誤行為。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

1)一生氣就摔東西

孩子小時候愛扔東西,是因為進入了手部發育敏感期,要從中尋找掌控感。但超過三歲後孩子再摔東西,就是帶有目的性的了,多半是脅迫父母答應自己的條件。

如果家長辨別出來了,一定要及時管教和糾正,否則孩子初期還只是摔摔玩具,後期就什麼都敢摔了。

當然,對付摔東西、哭鬧以達目的的孩子,不能太過強硬,最主要的是教他如何正確表達需求和負面情緒,之後再告訴他摔東西是不對的。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2)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孩子通常都當慣了家裡的’小皇帝,習慣全家人的呵護後,就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因此,他們常常表現得很自私,缺乏對父母的關心,也不知感恩。

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管教,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不孝的“啃老族”。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3)不尊重大人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尊重長輩是所有良好品格的基礎。如果孩子這點不能做到,將來多半是不會懂得孝順的。

因此,無論語言還是行為上的不尊重,父母都要第一時間嚴肅對待,讓孩子知道錯誤。

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唯有在孩子面前尊重老人,將來自己的晚年才會同樣得到尊重。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孩子的性格問題,要在6歲前糾正

家長不要指望孩子的壞習慣長大後自然就改了,如果沒有承擔過錯誤的責任,他很難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

相反,父母的縱容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比如當他發現每次發脾氣、摔東西都能成功達到目的時,就會將其視為有效手段。

若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管教,長大後再想管就難了

孩子最聽信權威的階段是6歲之前,這時就應該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何可為何不可為了,尤其上述這3種行為要注意。

否則,等到孩子對周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性格基本成型,再想管教他們的壞習慣就難了。

為人處事的底線,越早教給孩子越好。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