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前言:歷史上,各種江湖中那些藏龍臥虎的人,他們不願意顯山露水,而隱於世人各種眼光之中,其原因要麼是性情修為所致,要麼是為了避禍不顯露自己。這些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隱士

。所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而小隱則在山林野外。這些人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要隱藏自己的才能,其最終目的都是一種主動式的躲避,是一種不想惹上麻煩的主動行為。

當然,歷史長河漫漫沒有盡頭,出盡各種風流人物。有一些人十分有才華,文才十分出眾,他們一生沒當上官。有人可能會說這些人是隱士。但這裡有一位,文才出眾,一生當他人的幕僚門客,卻沒能當上官當不上官,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在當不上。那麼能說他是隱士嗎?他介於隱與不隱之間,或許可以當成是一個另類。他就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詞作家吳文英。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呢?他又是個怎樣的人?有何文學造詣?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一生做幕僚的吳文英

吳文英的出身

公元1200年,吳文英出生於四明(即如今的浙江省寧波市)。吳姓並非吳文英的原姓,他原來姓的是翁只是在出生後沒幾年,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過繼給了一戶姓吳的人家,因而自然改姓為吳了。

對於吳文英的身世,周密在《浩然齋雅談》一書中有過考證,表明他與翁元龍是"親伯仲"。因此他的本姓為翁,是翁逢龍的弟弟,翁元龍的親兄長。吳文英的親哥翁逢龍在嘉定十年時考中了進士,官位最高時當過平江的通判一職。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浩然齋雅談》

吳文英在這種大背景下,童年時也深受到吳家的教育,自幼學習成績很好,為後來的文學造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小時候就立志,長大後要考取功名,以改變過繼後給他造成的心理影響。可惜的是,長大後,他連續數次參與科考均名落孫山,從未有任何好的成績,因此一生沒有當過朝廷正式的官。從這一情況看,不能把他當成是一名故意要隱藏自己的隱士來看待。

吳文英離開吳家,科考屢試不中,可生活要繼續,他以給官員當幕僚來獲取生活來源,並終身都幹了這一行。他在蘇州、杭州及越州三地流連時間很長,一生多數時間是這三地的一些官員的門下客。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科考失敗,去當幕僚

幕僚終生

南北宋時期都有一個關於財賦的設置,那就是在各路上都設有"提舉常平司"來分管相關財賦收入。宋朝在行政上實行府(其中州、軍及監與府同級)與縣兩級行政體制,是行政權力最大的機構。這一體制存有管理權限過大,不利於朝廷集權領導的毛病,因此後來設置了一個新的機構,即"路",原則上是監察區,這類同漢朝前期及唐代的刺史制度。但路這一級中,軍政財政等大權分散,各有官員獨立管理,因此路始終沒能形成一級管理機構。在這種情況下,"提舉常平司"具有很大的權力。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宋代古機構"路"

吳文英當時被招為江南東路提舉常平司的幕僚。他以蘇州為主要居住地,先後遊歷過淮安、鎮江等地。後來,他跳槽到蘇杭道做幕僚,又遊歷了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苕霅二溪等地。到了晚年時期,吳文英有幾年時間在越州客居,此時他先後投入到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的門下,當起他們的門客。

這趙與芮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當時的皇帝宋理宗趙與莒的親弟弟。趙禥的親生父親。公元1260年,宋理宗由於生不出後代,就立了他弟弟,即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太子。此時的吳文英極力向趙與芮恭喜並創作多首祝詞獻上。按道理攀上這樣的高枝,怎麼說也得給吳文英個一官半職噹噹。可事實是,直到趙與芮在1266年被封為福王,也沒有吳文英什麼事,他始終未能進官場半步。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趙與芮

這樣的一個吳文英,並非要極力隱藏自己,事實上他是很想弄個一官半職來噹噹的。他不斷換門庭,到不同官員手下當幕僚,最終攀上不能再高的高枝,上了後一任皇帝趙禥的親爸的門庭,但仍然沒有當上官這其中的原因在史書上並無記載。有人可能會說,這怕是他才能低下,或者根本是個混日子的,否則但凡有點文學才能的人,在南宋想當個官還不是小菜一盤?如果您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真實的吳文英不僅不是無能之人,相反其文學才能,特別是詞創作得非常之好,馳名於南宋,是一位在南宋詞人中地位僅次於辛棄疾的人物。那麼,他在文學上有何造詣呢?讓我們往下看。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趙禥後來當了皇帝

文學造詣

吳文英一生之中,確實沒有出現在任何重要的政治活動當中,其遊歷的地域大約僅限江、浙二地。可以說,他的官路及人生路很平凡。但他的一生創作了許多哀豔動人的詞作,而這些作品,讓當時南宋文人慾罷不能,讓吳文英名動一時。吳文英的詞作品在《夢窗詞》一書中收錄了三百多首,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其在詞壇的影響力僅次於辛棄疾。

吳文英作品描繪的主要內容,除去一些酬酢作品外,有眾多是抒發他"綿綿長恨"的愛戀情仇的詞品。其中,人們所熟知的著名長篇詞作《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中,把人類相思苦痛的情感描繪到了極致,其中書寫的纏綿悱惻、亦生亦死的愛情,讓讀者淚水嘩嘩流下,其極為高深的藝術感染力遠勝於歷來那些情詩情詞,跟那些庸俗的作品相比,有天壤之別。吳文英的作品,無論是措詞、用典或結構,都極為工整合韻,給人帶來無限美感,

因此在古今愛情詞作中尊享致高聲譽,並廣為當時人們及後世文學愛好者所傳誦。

吳文英並非只寫戀情作品,《夢窗詞》一書中收錄了他不少對時事及自身未能有出息的悲傷感嘆的佳作。在他生活的那人年代,金國已被消滅,蒙古正對南宋虎視眈眈,南宋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應該說時事已是風雨飄搖。針對於此,吳文英只是個文人,官是當不上了,但他有一顆愛國之心,因此創作了許多詞作,用寫景詠物傷今感昔的手法,發出了對國事的憂慮之情。

他通過詞作,對宋室的衰弱表達出悲傷之情,也對南宋君臣苟且偷安表達了不滿,對山河的破碎深感痛惜,同時痛悼那些被奷臣及朝廷迫害的忠良之人。與此同時,他在作品也表達出對於人世滄涼的哀嘆,並且將這種哀嘆之情與對家國的感情及個自己的身世融匯在一起,從而讓他的詞作發出了最為強大的衝擊力,能深深地吸引讀者並引起共鳴。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夢窗詞》

結語:這就是吳文英,他在文學上的才能主要表現為詞的創作上,具有極為高深的造詣。這樣一個人絕不是個沒有才能混日子之輩。相反,對於他的文學藝術才能,後人多有讚譽。比如: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認為他有李商隱之才:詞家之有文英,亦如詩家之有李商隱。

文學評論家戈載在《宋七家詞選》中,評論他是:以綿麗為尚,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煉字煉句,迥不猶人。

張炎在《詞源》中,對他是稱讚有加: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確實是很有文學才能的人。那麼他為什麼一生想當官卻始終當不上呢?其中的原因正史沒有提及,後來也沒有猜測。我認為,這可能同他的情商有關。他不斷地改換門庭,這種情況下那些官員即使有心想要提拔他當個官,也會對他產生厭惡之感。在古代,跳槽被認為是不忠,對不忠的人,主人只會利用,絕不會讓他們有出頭之日。吳文英一生反覆在不同官員間輪著當幕僚,不會有哪個官對這樣的人真心地提拔。這也許是吳文英一生未能進入官場的根本原因吧,同時也是他的悲哀。

大約在公元1260年,吳文英去世了。關於人具體去世的時間,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只能通過一些旁證引考了。

如果這是對的,那麼他活了60週年。雖然他在政務上沒有任何值得稱譽之處(因為他從未參與),但他在文學造詣上,還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

身為幕僚卻能馳名朝代數十年,吳文英在文學上有何造詣

幕僚吳文英的文才值得後人學習

參考資料:

鄞籍大詞人吳文英的悲情人生.寧波晚報

吳文英詞集.子星夜網

《夢窗詞彙校箋釋集評》前言.國學網

錢錫生.關於吳文英生平中的兩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