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齐哀姜,是齐襄公的女儿,齐桓公的宗族之女。公元前670年,为了鲁国的安危着想,35岁的鲁庄公前往齐国迎娶20岁不到的哀姜回国。为了迎接新娘,鲁庄公还违反周礼,将父亲鲁桓公的庙漆成朱红色。然而,鲁庄公做的这一切却并没有使哀姜恪守妇道。

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堂哥庆父、堂弟叔牙、胞弟季友。其中,庆父最为飞扬跋扈,拉拢自己的哥哥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而婚后一直不育的哀姜,竟然一来二去、你来我往,与庆父有了私情。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历史剧照)

庆父、哀姜和叔牙三人结成联盟,约定将来扶持庆父当上国君。后来,对生育失去信心的哀姜想立自己的叔姜所生的儿子启为世子,但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却支持孟任所生的儿子公子般。为此,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危,和季友密谋毒死了叔牙。当晚,鲁庄公就去世了,季友拥立公子般为国君。不久,庆父又派人将公子般杀死,季友逃往陈国避难。哀姜得愿以偿,立公子启为鲁国国君,为鲁闵公。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历史剧照)

此后,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且野心越来越大。公元前660年,大权在握的庆父杀死鲁闵公,自已坐上了王位,但是鲁国人并不拥戴他。因为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作威作福、横行霸道。

不但造成了极大的内乱,还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齐国的大夫公孙湫到鲁国吊唁,看到这些乌漆嘛黑的内乱,摇摇头回去了。回齐国后,公孙湫叹息道:“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历史剧照)

逃往陈国的季友抓住机会,在国外发表檄文,号召鲁国臣民推翻庆父。庆父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在众叛亲离之下,逃亡莒国。公子申在季友的拥立下即位,为鲁僖公。为了彻底解决庆父这个祸害,鲁僖公让季友买通莒国,要求将庆父送回。

庆父知道自己是难逃一死,在回国的途中上吊自杀了。后人长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而圣人孟子正是这个庆父的第十二代孙。哀姜见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便逃去了邾国。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季友剧照)

哀姜是齐桓公的宗室之女,她逃去邾国的本意是希望得到娘家齐国的支持。但是,齐桓公和她的父亲齐襄公关系本来就不好。而且,齐桓公素来以恪守礼仪自居,哀姜此举令他大失脸面。在盛怒之下,齐桓公将哀姜召回,并以处死。

关于庆父的人品,他真的是那么坏吗?历史上对庆父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的人认为,从当时的继承法来看,庆父是有资格登上王位的。也有人说,庆父之所以杀侄子,是因为季友出阴招毒死叔牙在先,庆父只是被迫反击。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历史剧照)

还有人说,庆父和哀姜之间是爱情,因为鲁庄公和哀姜是政治联姻,哀姜寻求真爱有何不可。 更有人打抱不平说,如果庆父控制住了内乱,让鲁国的发展进入轨道,那么庆父在历史便不会再被说成“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权力的争夺是残酷的。庆父虽然掌握军权,但名不正言不顺。哀姜贵为公主,亦为夫人,却私通庆父,干预朝政。他们的人生相当的不光彩,也注定了结局的悲剧。烽火一笑,引五百年乱世征战沉浮。慷慨悲歌,留诸英雄萧战笑傲江湖。

鲁庄公政治联姻出内乱,哀姜寻求真爱为祸害,庆父掌权作威成鲁难

(历史剧照)

​(朋友们,下期再见!)

欢迎搜索关注【文学桃花源地】//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