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让李诞考公务员会值得吗?

人间不值得,让李诞考公务员会值得吗?



“所谓高处不胜寒,会冷场的人、地儿、事儿,都源自于恐高。”



我是个恐高的人,

跟传统那种恐高的理解不太一样。

我理解的高,

换一种说法叫优秀。

而优秀是一个有了“比较”才诞生出的概念。

现在这个时代,

仰仗核武器的发明,

大战争打不起来,小战争摩擦摩擦也就算了。

多数人一辈子安安稳稳地跟生老病死搏斗。

再也没有多少人吃不起饱饭。

可日子过得往往不太快乐。

总结了下原因,

大概是因为,

人类基因里好战的部分从未消失,

和平年代只要全都拿来跟人较真。

最常见的是父母和孩子间的较真。

不少人都有这种体验:

你看谁谁谁家孩子多优秀,

下意识就想回一句你看人家爹多优秀。

跟父母嘴里的别人家孩子较真,

跟别人家孩子嘴里的父母较真,

仿佛你做得好做不好一个儿子或是爹,

跟你自己没关系,

主要是跟别人比。

今天公务员国考,

143.7万人比拼2.4万个岗位,

1:60的比例背后,

少部分人得志,

大部分人失落,

一小撮人冷漠。

这里面有人能成为日后别人家当官的爹,

也有没有考上,平平庸庸一辈子的父亲。

但活着,一定有比成败或是当官更重要的事情。

我印象中优秀的人,

私下里话都不太多。

以前我以为是公开场合说累了,

后来发现即便几天没怎么说话,

还是话少的可怜。

后来我渐渐明白,

太多的交流底下,

暗藏各种人性的比较。

沉默是维持精神不驱向冰山最好的措施。

昨天读李诞的《冷场》。

你看他上节目那副嘻嘻哈哈的模样,

懒散中透露出厌世的劲,

嬉笑里传达着各种不满,

热热闹闹的又好像讨谁都喜欢。

但其实,他是个孤独的人。

人间不值得,让李诞考公务员会值得吗?

他在《冷场》的序中写道:

我生性懦弱,

谈到写作,从来都说,早放弃早快乐,

我写不成我认可的水平,就轻松写写,

看看有没有人喜欢。

我开心就好,你们随意。

有人喜欢更好。

不输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上场。

不敢跟任何人比,不敢把它放到任何尺度上,

好像出书是发生在平行宇宙的事,

出了假装没出,它是它,我是我。

只是它里面有很多我。

又是这么一本,

懦弱的人,写的懦弱的书,

希望你看过就当没看过一样,

你的人生有更重要的事。

整个序,丧,但洒脱。

他说不敢比,

但作为《吐槽大会》的发起人,

新一季《奇葩说》的导师,

他避免不了跟同行比、同平台比、同圈层比。

从《今晚80后》一个偶尔登台的脱口秀演员,

到今天受众节目追捧,粉丝无数的蛋总,

他假装自己没在比,

他真心希望自己没在比,

他写自己不想比。

因为要比,就要有尺度。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比较任何事情,都需要参考别人。

这是世界上最残酷也最影响心情的事情之一。

人间不值得,让李诞考公务员会值得吗?

《冷场》的最后一个部分,

叫“在雪地犹豫”,

通过穿皮裤的女记者采访成功人士“李总”,

描述存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构建的一片雪地。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

一开头就用白痴来讲述

一种世界不加意识形态化和抽象化的原始场景。

《喧哗与骚动》的小说名字

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台词:

“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

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没有任何意义。”

李诞喜欢喝酒,

而酒喝好了、喝懵了、喝进去了,

多半会陷入一种精神分裂的人格状态。

所谓酒后吐真言,

由于麻痹了大脑,

精神世界里的猛兽才能有胆量冲破牢笼,

真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当然喝酒从来都少不了荒唐和麻烦。

人间不值得,让李诞考公务员会值得吗?

“在雪地犹豫”与《喧哗与骚动》异曲同工,

雪地以及李诞在文内描述的

多重自我对话、提问、世界描述

都是高度还原一个独立且真实精神世界的表现。

精神分裂的体验只包含现时概念。

看到的一切都是脑海下意识、无逻辑的展现。

因此读到最后,

读者难免会产生巨大的迷惘和混乱:

李诞到底在说什么?

他自然知道这种冒险的风险,

所以会抽两行问读者,

你能走进这扇门吗?

你能读到这,我会开心,

如果你试试戳戳门更好。

文中一段对话,可以作为雪地存在价值的概括。

“你是在说,你今天拥有的这些,你可以都不要?”

“我究竟拥有啥啊?”

“你这样就是诡辩,还有撒娇了。”

“我今天拥有这些,当初也不是我想要就能要的,对不对?那过后没了,也正常对不对?”

“那你呢,你在整个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场所吧,我是事情发生的场所。”

我在雪地中诚实面对自己也只有自己......

一个有些厌恶、恐惧成功标榜的人,

用雪地来呈现自己世界的运行逻辑,

所有的经历不过是承载在一个叫身体的容器里。

李诞用这篇文章解构自己眼中

成功与获得,失败与失去的尺度。

有太多意义和成功,

从根本上受制于一部分人的尺度。

当大官才算成功,

赚大钱才算成功,

而今天,考上国考,就算成功。

事实上,人生,真的如此吗?

李诞对于世界的悲观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以前会写“人间不值得”,

现在会写“时间的线性是温柔的骗局”。

但我想,或许在当下,

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构建清楚,

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人,

并在线性的时间里把这个状态保持的足够长,

才是真正对于自我重要的事。

与结果无关,与成功无关,与尺度无关。

祝福考生们能够鱼跃龙门。

当然也祝福没有跃过龙门的考生,

能顺着时间的河流最终徜徉在人生的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